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文明出行,從管好“熊孩子”開始
2017年中秋與國慶“喜相逢”,,8天長假讓國人樂在其中,。拖家攜口也好,,說走就走也罷,,每到這個時候,,出行文明總會成為爆款議題,。
最近有則暖心的新聞,,可謂文明出行的注腳:9月25日,寧波飛往西安的一架航班上,,一位媽媽給鄰座的乘客每人都發(fā)了一份小禮物,,并附卡片:“你好!我是來自寧波的Wendy,我剛剛一歲半,。獨自帶我的媽媽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畢竟飛機氣壓變化會讓我感到很煩躁。在公共場合打擾別人可不是好孩子,,我會盡力保持安靜的,。這里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笨战汴惻空f,寶寶全程很乖,,但這位媽媽的舉動讓她很感動。
在“熊父母”扎堆的時候,,忽然看到如此歉抑有禮的媽媽,,確實如春風拂面般叫人舒心。
有人說這是父母的情商高,,有人說這是公民的理性在……說到底,,恐怕還是公德心使然。其實,,小孩子哭鬧擾鄰,,一般人都不會苛責計較;但父母能招呼在前,、歉意在先,,“禮尚往來”之下,心頭戾氣自然就成了體恤理解之和氣,。
同樣是帶著孩子坐飛機,,另一件奇葩事就詭異多了:8月23日,因臺風原因,,南寧機場一航班無法起飛,,一群孩子在家長“指示”下,搶占航空公司柜臺,,并在柜臺里玩起了游戲,。家長不滿,孩子當“槍”,。家長的這股子“機靈勁兒”,,算是不折不扣做了回出行文明的反面教材。
中國古諺有云:“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謂教養(yǎng),亦是指“教育在養(yǎng)育之前”,。我們經(jīng)常說,,每個“熊孩子”背后幾乎都能找到不負責任的“熊父母”。家長如果眼里無社會,、心里無他人,,孩子又如何能匡扶正義、敬老孝親,?當然,,不是每個媽媽都能如Wendy的媽媽般體貼走心,但,,即便沒有耳塞和小糖果,,在孩子吵鬧不休的時候,大大方方跟周邊鄰里表達歉意,,這也算是合格父母最底線的“標配”吧,。
帶孩子出行,難免各種“狀況”,。遺憾的是,,不少家長動輒就是“護犢子心理”,頻頻甩出刺人的金句:比如“他還是個孩子,,你計較什么,?”“一看你就沒孩子,等你有了孩子也一樣”……可問題來了,,第一,,文明出行本該從娃娃抓起。旁人可以不跟孩子一般見識,,但家長的管教責任也跟孩子一樣低級嗎,?第二,公共場所的權責邊界是很明晰的,,因為你的孩子而干擾或侵害了別人的合法權益,,這不是道德命題、而是法律問題,。再說,,設若人人都不對自家的“熊孩子”負責,帶個孩子豈非就能把公共利益和秩序玩成橡皮泥,?
文明出行,,就該從管好自己的孩子開始。據(jù)國家旅游局預計,,今年10月1日至10月8日期間國內(nèi)旅游人數(shù)將達到7.1億人次,,國內(nèi)旅游收入將達到5900億元。如此龐大的人流量,車水馬龍,、人多路堵,,越是公共場所,越要公德為先,、公益為先,。中國社會文明的進程,也許就在每一個孩子的守序有節(jié)里,,也許就在每一次出行的大路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出行 孩子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