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垃圾分類"綠色賬戶"不妨推而廣之
日前,,上海市政府召開了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聯(lián)席會議全體(擴大)會議,。上海今年出臺頒布了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施方案,開始在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yè)試點垃圾強制分類,。垃圾分類工作也已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列為重點立法調(diào)研的課題,,通過立法把公眾的意志變成法律的要求,,共同規(guī)范垃圾分類行為。
但不少市民認為,,上海推行多年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取得實質(zhì)性進展,。而填埋等生活垃圾的傳統(tǒng)出路也缺乏可持續(xù)性而勢必越走越窄,,只有源頭分類減量這條路才能一直走下去。不過,,分類減量這條路的確很難走,,數(shù)據(jù)顯示,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已覆蓋全市500萬戶市民家庭,,約占全市六七成,,可實際的垃圾分類質(zhì)量卻不高,,導致許多先進工藝技術“啞火”,無法消化那些分類不到位的生活垃圾,。
筆者以為,,將垃圾分類推而廣之,百萬上海居民家庭尤其是上海的年輕人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對待這么龐大的人群,,僅靠一紙文件和管理手段顯然是不能完全奏效的,進一步提高居民素質(zhì),,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減量處理的習慣,,需要有關部門的宣傳、教育和引導,,也需要退出一些讓居民群眾看得見,、感受到的鼓勵和獎勵。有感于此,,筆者認為,,不妨將鼓勵居民自覺將垃圾分類的“綠色賬戶”擴大到全市每一個社區(qū)、每一家單位,,讓“綠色賬戶”在全市處處落地生根,,或許是一個好辦法。當然這需要進一步地宣傳,,也需要有更多切切實實的物質(zhì)獎勵與可行措施跟上,。目前,用“積分兌換商品”的模式雖然吸引了不少居民主動做好垃圾分類,,仍有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對此興趣不大,。讓綠色賬戶更“實用”,比如和網(wǎng)絡平臺合作,,在線可兌換更多種類和價值的商品和服務,。這或許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和投入。
將垃圾分類推而廣之,,百萬上海居民家庭尤其是上海的年輕人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進一步提高居民素質(zhì),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減量處理習慣,,需要有關部門的宣傳,、教育和引導,也需要退出一些讓居民群眾看得見,、感受到的鼓勵和獎勵,。宣傳和推廣垃圾分類的一些好做法、好經(jīng)驗,表揚在垃圾分類上做得好的居民,,并給予一定的物質(zhì)獎勵,。久而久之,應該能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的自覺習慣,,并在各自的小區(qū)乃至全市處處蔚成風氣,。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分類 垃圾 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