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微信轉錯賬須有撤回機會
10月4日11時許,,家住西安明光路的王女士給一位朋友轉賬2700元,,轉完后她發(fā)現(xiàn)2700元誤轉給一位不熟悉的微信好友“萌妖兒”了。當她想讓對方退還時,卻被對方拉黑了,。而她向微信支付客服95017打電話求助,,“客服說轉賬是我自己發(fā)起的,,無法撤回,,也不能提供對方的信息?!保?0月10日 《華商報》)
隨著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到來,,手機支付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乘坐公交車,、地鐵,,僅需手機掃一掃就完成“投幣”;在商城購物時,,顧客只需手機觸一下支付終端,,就完成付款。但手機與支付的深度綁定,,在給顧客帶了便捷生活體驗的同時,,也悄然埋下“支付炸彈”。王女士誤轉賬后被拉黑的慘痛經(jīng)歷,,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從交易過程分析,王女士誤將“萌妖兒”當成收款人進行轉賬,,顯然是自己犯糊涂,。但王女士要為此付出2700元“泡湯”的代價么?當然不用,她應該仍然是2700元的主人,。而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一直遵循這個原則。比如,,我們通過網(wǎng)銀轉錯賬,,銀行會積極協(xié)助討回損失金額。但讓人遺憾的是,,微信方面卻拒絕了王女士的撤回請求,。微信客服何以如此堅決地拒絕呢?其邏輯是,,只要轉賬當時是自愿的,,就不能撤回。這個邏輯明顯是錯誤的,。沒錯,,轉賬時是自愿的,但這個自愿是建立在錯誤判斷之上,,顯然不應該成為微信客服拒絕王女士的理由,。
事實上,在移動支付中誤轉賬并不是小概率事件,。出于便捷性的考量,,微信轉賬只要選定收款人,就不需要再次核對身份,,使用者稍有不慎就會出錯。比如,,今年2月福建南安的何先生在春節(jié)同學聚會時,,酒后竟然在群里連發(fā)3個金額5000元的超級紅包。由此可見,,“誤轉賬后被黑”不僅是王女士個人的安全警鐘,,更戳中移動支付邏輯的傷。而這個邏輯的硬傷,,稍有不慎就會“傷及無辜”,。
那么,如何提高公眾的支付安全指數(shù)呢,?一方面公眾要提高警惕,。比如,不要綁定大金額的銀行卡,,手機丟失要立即注銷號碼補辦新卡,,大額轉賬前“三思而行”。更重要的是,支付APP要修正自己的支付邏輯硬傷,,當客戶發(fā)現(xiàn)轉賬錯誤后要提供適當?shù)难a救措施,。比如,一分鐘內(nèi)可以撤回,,誤轉賬后客服幫忙討回,,等等。事實上,,撤回在技術上并不是問題,,微信、qq早已具備撤回消息的功能,。但值得追問的是,,為何在更關系客戶切身利益的移動支付上,撤回的機會卻遲遲沒來呢,?(薛家明)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微信轉錯賬 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