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體檢查出“小結石”要不要治,?
30多歲的李小姐(化名)一年前B超查出“腎結石”,,因為結石很小,,李小姐就一直服用中藥排結石,,吃了一年沒見效果,,整個人反倒變得面黃肌瘦,、非常虛弱,,去廣東省中醫(yī)院泌尿科檢查卻發(fā)現,,李小姐其實并沒有“腎結石”,,只是有個“鈣化斑”,,根本無需治療。隨著結石病發(fā)病率的上升,,像李小姐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廣東省中醫(yī)院泌尿外科大科主任王樹聲教授指出,結石病治療存在多個認識誤區(qū),,需要引起公眾注意,。
誤區(qū)一:結石不痛就不用治療?
尿石癥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又稱泌尿系結石,、尿路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臨床上以疼痛,、血尿,、小便澀痛及尿出砂石為主要癥狀。有數據顯示,,尿石癥發(fā)病率接近10%,,多見于20~5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約為3:1,。
隨著體檢的普及,不少市民在體檢中查出“小結石”,,但大多認為小就不用理會,,不痛就不用治療。廣東省中醫(yī)院泌尿外科大科主任王樹聲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以往我們對泌尿系結石都有一些認識誤區(qū),,比如認為結石不疼痛就不用治療,這是不對的,,結石可以慢慢長大,,梗阻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導致腎功能喪失;還有人認為結石不是腫瘤,,沒那么可怕,,治不治療無所謂,這也是錯誤的,,在臨床上遇到多例這樣的患者,,有患者帶石數十年,最后演變?yōu)槟蚨景Y,,后來再治療效果不理想,。”
誤區(qū)二:體檢發(fā)現“小結石”自己吃藥,?
王樹聲教授提醒,,其實體檢B超發(fā)現“小結石”,只能算初步診斷,,有的可能僅僅是“腎乳頭鈣化斑”,,市民應該找專科醫(yī)生進一步診斷,由??漆t(yī)生決定是否通過X光造影或CT檢查確診,。如果結石很小,可以保持半年一次的定期檢查觀察,,日常生活中多喝水,、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但結石大于1厘米就需要動手術?,F在基本是微創(chuàng)手術,,病人也無需恐懼。針對尿石癥的治療,,自去年開始,,廣東省中醫(yī)院泌尿外科采用負壓組合硬式輸尿管腎鏡(碩通鏡)治療,經尿路進入體內碎石后可以將石頭吸出來,,不用再體外排石,,取得較好的療效。
王樹聲教授特別指出,,一些中成藥的“排石藥”,,屬于寒涼之物,單純用排石藥,,對人體體質影響很大,。中醫(yī)在排石基礎上,通常會根據病人個人體質加補氣,、補血等藥物辨證施治,,市民不可胡亂自行服藥。像李小姐那樣因為誤診而自己服用中藥,,會帶身體造成很大傷害。
誤區(qū)三:結石排出后就高枕無憂
近30年來,,我國的上尿路(腎,、輸尿管)結石發(fā)病率顯著增加,下尿路(膀胱)結石日趨少見,。王樹聲教授分析,,出現這一現象跟人們飲食習慣密切相關。與30年前缺吃少穿相比,,現代人習慣大魚大肉,,高糖、高脂,、高蛋白飲食,,導致上尿路結石發(fā)病率增多。“歐美地區(q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結石的發(fā)病率很高,,二戰(zhàn)后結石發(fā)病率迅速下降,跟戰(zhàn)后物資緊張‘沒得吃’就有很大關系,?!?/p>
有的市民以為做完結石手術就萬事大吉,該吃吃該喝喝,,其實結石的復發(fā)率很高,,飲食控制尤其重要。王樹聲教授介紹,,有數據顯示,,結石術后5年復發(fā)率達到30%,這也意味著有三成的結石病患者會面臨復發(fā)的問題,。對結石分析的結果顯示,,70%-90%的結石屬于草鈣酸結石,這種結石難以溶石,,預防主要是靠減少草酸的攝入以及多喝水等,。但有5%的尿酸結石,可以通過忌食高嘌呤食物如啤酒,、內臟,、海鮮等,達到降低尿酸溶石,、減少復發(fā)的目的,。
“結石跟個人體質有關,中醫(yī)認為,,濕熱體質,、腎陰虛、腎陽虛的人,,比較容易患結石病,,通過中醫(yī)中藥、傳統療法等調理體質,,加上飲食控制,,對減少發(fā)病、預防復發(fā)都有一定效果,?!蓖鯓渎暯淌诮榻B,在尿石癥的治療上,,中醫(yī)也有其獨特優(yōu)勢,,術前通過調理,,可以讓病人身體狀況恢復到比較好的狀態(tài),術后康復時,,對咳嗽,、胃口不好等呼吸系統、胃腸道系統的并發(fā)癥,,可以通過中藥,、針灸、艾灸,、熱敷,、食療等手段,加快病人恢復,,減少術后不適,。
(記者嚴慧芳 通訊員宋莉萍、李雪)
編輯:趙彥
關鍵詞:體檢 查出結石 要不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