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大學生西瓜大戰(zhàn),,和道德無關
近日有媒體報道,,為了解壓,,來自川渝的2000名大學生在重慶武隆縣某旅游景區(qū)內展開了西瓜大戰(zhàn),,1小時砸掉的西瓜重達1噸。這件小事,,意外地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然而我想替他們說說公道話。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法治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已經成為共識,。從法治社會的角度講,法有禁令不可為,,法無禁止即可入,。凡事可不可行,,該不該做,都應以法律的規(guī)定來評判,。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對這樣的行為,似乎并沒有哪一條法律有所禁止,。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講,,主辦方支付了6000元來采購這一噸西瓜,算下來3元1斤,,價格還算公道,,并沒有強買強賣,雙方公平交易,,你情我愿,,并沒有什么違背市場經濟基本規(guī)律的行為。
網上指責頗多的地方在于,,一是用砸西瓜的方式來減壓,,涉嫌暴力;二是西瓜不是被吃光的,,是被扔光的,涉嫌浪費,。仔細閱讀報道,,大學生們并不是抱著整個西瓜砸來砸去,而是從切開的西瓜中掏出西瓜瓤互相扔來扔去,,這種扔雪球一樣的行為,,頂多是一種玩樂嬉戲而已,跟暴力連半毛錢的關系都沒有,。在這些人挑剔的眼里,,恐怕扔雪球也會染上暴力色彩。
查閱資料可以發(fā)現(xiàn),,武隆盛產高山西瓜,,瓜農經常為西瓜的銷售犯愁。西瓜產量大,,經常面臨滯銷難題,,就在2014年8月29日《重慶日報》的報道中,用正版報道了武隆西瓜滯銷的問題,,標題就是《天涼來得早,,西瓜陷滯銷》。當地政府官員一二把手也經常出現(xiàn)在推銷西瓜的新聞報道之中,。曾經有一個鄉(xiāng)黨委書記,,因為在微博上賣瓜給力,,還被稱為“西瓜書記”。這說明,,主辦方所說“解決了西瓜滯銷問題”,,并非虛言。瓜農辛苦一年,,能落袋為安最好,,總比爛在地里來得更加合理一些。
這件事還有個細節(jié)吸引了我,。據報道,,參與當日西瓜大戰(zhàn)的多位大學生表示,活動結束后,,參加活動的大學生及工作人員將草地上的西瓜進行了清理,。這很好說明了參加活動的大學生具有較高的公共素質,他們并沒有光顧著玩“西瓜大戰(zhàn)”,,而是承擔起了清掃戰(zhàn)場的責任,。
網上輿情的一邊倒,同樣反映出一種“厚洋薄中”的不健康情緒,。我們經常從新聞中看到,,西班牙巴倫西亞地區(qū)有著“番茄大戰(zhàn)”的傳統(tǒng),每年的活動都能吸引數萬人前往參與,。在網上,,人們對此一片贊賞之聲,充斥著“外國人真會玩”的感慨,。而一輪到我們的大學生和景區(qū),,偶爾玩一把,既解決了西瓜的銷售問題,,又釋放了壓力,,最后還自己承擔了清理的責任,一不危害社會,,二不影響他人,,三創(chuàng)造了社會價值,怎么就落得罵聲一片呢,?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我們的議事傳統(tǒng),總是不論是非,,價值先行,,不對事實進行理性的分析和評判,習慣于信口開河,張嘴就來,。在面對爭議性的話題的時候,,總是習慣于道德先行,先把自己置于某種高地,,居高臨下對別人進行道德審判,,渾然不覺自己在道德上滿身的腥臊。這種心態(tài),,并非健康的,、科學的思考方式。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武隆 景區(qū) 大學生西瓜大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