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有些去世,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終結(jié)
楊絳先生以105歲高壽往生極樂,,并不應(yīng)該是一件悲戚的事。在民間,,她這個歲數(shù)算是喜喪,第五輩的孫兒要穿一身大紅,,代表喜氣洋洋的壽終正寢,。單說到楊先生自己,女兒先走一步,,愛侶辭世已久,《我們仨》只剩她孤零零還在世間,。到現(xiàn)在,,終于能夠團(tuán)圓,讓每個人都覺得寬慰,。
只是,,楊老這一走,,再說起民國精神、大師風(fēng)范,,真的只能天上尋了,。
我知道楊絳先生,不比大部分讀者早,。最早的一本是《堂吉訶德》,,老記得里面的歇后語:你說我又忠又直,其實我周身被打得又腫又紫,。里面這樣的小段子多的是,,注解又詳實,每個也都是小故事,,深得我心,。反反復(fù)復(fù)看過好多遍——只是當(dāng)年,從沒想過要留意譯者是誰,。我是最粗心的讀者,,視無上珍寶是家常便飯。我并不知道這是國內(nèi)第一部譯自西班牙文的《堂吉訶德》,,也不知道楊絳先生為了學(xué)西班牙文曾經(jīng)下了多少功夫,。
到我年歲漸長,讀她的《干校六記》,,開始竟然不知道“默存”是誰,,老一輩讀書人的相敬如賓到我們這一代完全失傳,雖然我當(dāng)時已經(jīng)讀過《圍城》,,并且贊不絕口,。
我并不那么喜歡《洗澡》,大概因為不喜歡男女主角:男的太窩囊,,女的……又確實太有心機(jī),,明明存了鬼胎,卻分分鐘要剖白自己的心計,。我卻喜歡楊絳幾乎所有的散文,,《回憶我的姑母》第一次讓我了解楊蔭榆,她除了是魯迅筆下的軍閥代表外,,還是個對人生有追求的女子,,有天真也有愚笨,而當(dāng)日軍侵襲,,她大節(jié)不虧,。她的一系列散文,寫父親、寫傭人靈兒與福兒,、寫女兒的小皮鞋,,不華麗不雕琢,一筆一筆寫的都是舊時大戶人家的厚道,、詩書傳家的理念,、小兒女小日子的溫存……她提示我們,歷史和人生的另一種寫法,,不見得是大江大海,,傳奇中人亦可以活在你我的隔壁。
人一生,,不必求大富大貴,,夫妻齊心,兒長女大,,就是福分,。楊絳先生全有了,又一夜之間沒有了,。1997年,,獨女錢瑗因患脊椎癌去世。當(dāng)年,,她與錢鐘書商量不要第二個孩子,,因為不肯分薄給“圓圓”(錢瑗小名)的愛。那么,,這全盤的失去,,又該是何等樣的打擊。1998年,,錢老也去世了,。那時,楊絳先生已經(jīng)八十余歲了,。
該如何孤單地度過后半生,,如何承受寂寞與思念,楊絳還是用讀書人的方式:書寫,。她寫下了《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她整理錢先生身后的遺墨。近百高齡,,筆耕不輟,。直到2013年,我還讀到她的新作《憶母親》,,自責(zé)幼時曾抱怨母親不夠愛自己,。這把年紀(jì)了,,人最放不下的無非還是感情呀。
到底,,諸緣放下,楊絳先生割斷世緣牽扯,,走了,,在天國的那一邊,想來,,她每天想著盼著的人:父親,、母親、丈夫,、女兒……都在等她,。 (葉傾城)
編輯:劉文俊
關(guān)鍵詞:楊絳先生 去世 錢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