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徐悲鴻為泰戈爾畫像
創(chuàng)作《泰戈爾像》
這段時間,,徐悲鴻與泰戈爾朝夕相處,,頻頻接觸,因為仰慕泰戈爾的高貴精神,,徐悲鴻先后為泰戈爾畫了十幾幅素描速寫,,表現了詩人工作,、生活的多方面情形,其中包括最負盛名的《泰戈爾像》,。
這幅作品尺寸雖然不是很大,,但給人以氣勢恢宏、過目不忘的藝術感染力,。畫作既有西方的繪畫技法,,又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畫的神韻;既有現代的浪漫激情,,又有古典的意象內涵,。畫面上,氛圍典雅寧靜,,人物造型以線條為主,,面部染色結合素描,以形寫神——詩翁倚在樹蔭下的靠椅上,,左手拿著藍色封面的筆記本,,右手握著鉛筆,微微托靠在筆記本的右上角,;滿頭銀發(fā),,一綹白髯飄掛在胸前,一襲淺棕色長袍,,神采奕奕,;深邃的眼神似乎正透過眼鏡折射出哲理的詩句,、睿智的思想……背景是碩大的樹木及繁茂的枝葉,其濃重恰好和詩翁淺色衣服,、臉部構成冷暖與深淺的對比,,使畫面格外生動?!短└隊栂瘛吠昝赖厝趨R了中西藝術風格,,堪稱徐悲鴻寫生肖像畫中最具影響力的杰作。
1940年11月,,徐悲鴻懷著感激的心情與泰戈爾辭別,。此時的詩人大病初愈,正躺在臥椅上,。聽說徐悲鴻將啟程回國,,他鄭重地囑托:在你走之前,必須為我挑選畫作,。原來,,泰戈爾在60多歲時開始習畫,他十分信任徐悲鴻的眼光,,所以請徐悲鴻為他的畫集選稿,。徐悲鴻與國際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一起,花了兩天時間,,從2000余幅畫作中初選出300幅,,最后又擇出70幅精品交付國際大學出版。
半年多后,,泰戈爾在加爾各答病逝,。正在新加坡舉辦畫展的徐悲鴻聽到這一消息,萬分悲痛,。不久,,他滿懷感恩地寫下《泰戈爾翁之繪畫》的文章,向世人介紹了泰戈爾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的成就,,并對為泰戈爾作畫的畫稿進行了全面分析,。
在文章的最后,徐悲鴻以詩賦句式贊美道:“送瓊漿與勞工,,假寢床于巨蚌,,奪梅妃之幽香,食靈芝之鮮,,吻河馬之口,,絕壑綴群玉之采,茂林開一線之天,利水泑之積,,幻為群鴻戲?!北磉_了自己對泰戈爾最深切誠摯的追念之情。文/周惠斌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徐悲鴻 泰戈爾 畫像 《泰戈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