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紙的手機書”是圖書出版的與時俱進
一般而言,,紙質(zhì)圖書都有固定的開本,。有12開以上的大型本,有16開到32開的中型本,,還有各種小型本,。但總體而言,即便是小型本圖書,,面積也不小,,除非是那些“口袋書”,,一般是口袋里放不下,拿在手里嫌大,,放在包里嫌小,,放置上比較尷尬。閱讀不方便,,也被認為是紙質(zhì)圖書競爭不過新媒體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格局正在發(fā)生變化,紙質(zhì)圖書手機大小化似乎正在成為一種潮流,。(5月3日《青年報》)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閱讀的陣地從紙質(zhì)圖書轉(zhuǎn)移到了手機,、iPAD或者是電子閱讀器,原因無疑是很多的,,其中就包括這些電子設備小巧玲瓏,,攜帶更加方便,那么如果出版社把紙質(zhì)圖書也做成手機或者是電子閱讀器一樣大小,,是否就能夠拉回一部分讀者呢,?答案雖然還不明了,但越來越多的圖書出版機構開始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市場上的“紙的手機書”也越來越多,。
就以某出版社推出的“指掌圖書”為例,大小差不多比一般的4.7英寸手機寬兩指,、長三指,,和5.5英寸手機一般大小。拿在手里,,極像握著一部手機,。而該書的腰封上赫然印著一句話:“指掌之間不只有手機”。和手機爭奪讀者的意圖非常明顯,。在我看來,,這無疑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圖書出版現(xiàn)象,當紙質(zhì)圖書自降規(guī)格,,自愿被讀者把玩于“指掌之間”,,首先體現(xiàn)了圖書出版機構一切從讀者需要出發(fā),加強與電子出版物競爭的意識,,為讀者的閱讀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紙的手機書”更大的價值和意義則在于它有利于把讀者從“虛假的閱讀”拉回到“真正的閱讀”,進而提高單位時間內(nèi)閱讀的效率,。什么是“虛假的閱讀”,?你看著很多年輕人抱著手機在看,但是他們未必是在閱讀,,即便是在讀書,,也很容易被手機中突然跳出來的各種資訊,、信息或者是游戲、視頻所吸引,,進而大大降低了閱讀的效率,。
如果讀者是在讀“紙的手機書”,才能夠心無旁騖,,不受其他資訊,、信息等等的干擾,進而真正沉浸在書籍和閱讀當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的效率,,這才是“真正的閱讀”,。而這就牽涉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紙的手機書”的內(nèi)容選擇,。很顯然,,限于這種微型圖書的容量,不太適合把一些大部頭著作放入其中,,所以出版社精選了諸如《老子》,、《孟子》、《茶經(jīng)》,、《西廂記》等便于旅途中邊走邊讀,,類似于手機上看的那樣短小精干的經(jīng)典讀物,以滿足讀者的現(xiàn)實需要,。
我們過去評價一本圖書的時候,,會說這是一部“厚重之書”。現(xiàn)在從體量上來看,,紙質(zhì)圖書正在告別“厚重”的年代,,進入“掌書時代”。值得注意的是,,紙質(zhì)圖書體量上可以變輕變小,,但不能就此變成了內(nèi)容上的“輕閱讀”?!爸刚茍D書”同樣可以“深閱讀”,,這就要考驗出版社的編纂功力了。(苑廣闊)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紙質(zhì)圖書 手機大小化 傳統(tǒng)閱讀 電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