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向老師要分的學生不是好的“出國黨”
要分現(xiàn)象由來已久,。 但近年來,,要分已不再是差生怕“掛科”的“投機取巧”行為,很多“高高在上”的學霸也加入到這個隊伍中,,其中為出國而奔走的不在少數(shù),。在網(wǎng)絡上,,很多過來人頻頻支招:他們將“說自己要出國”作為破解“高冷”老師的“終極攻略”。(4月11日《中國青年報》)
要分成了一場“戰(zhàn)爭”,,尤其是對“出國黨”來說,,但“出國”是要分的正當性理由嗎?當以“出國”之名去向老師索取更高的分數(shù),,很難說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也很難認為“出國”就是等于“高分”的依據(jù)。
遺憾的是,,所謂的要分不再偷偷摸摸,,不再私下進行,似乎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行為,,以至于老師無法“不給”,,其他同學無法“不同情”,否則,,就是擋了人家的前程,。但要分制造的前程真的能凌駕于基本的底線和正義之上嗎?在這里,,要分者悄然間給了自己一個通行證——“不是想不勞而獲,,只不過想讓老師在打算給88、89分時,,能盡量打90罷了”,,并且,“想要90多分的唯一原因就是要出國,,不是為了獎學金或者保研”,,只是問題的關鍵是既然出國可以要分,那其他同學如果用另外的理由來要分,,教師又該如何面對,?出國要分正當?shù)脑挘Q幸钟钟泻尾豢赡兀?/p>
這是一個混沌的邏輯,,甚至可以說是憑空制造的要分邏輯,。在筆者看來,把本無任何正當性的要分捆綁上“出國”以證明正當,是在對老師和同學進行變相的“綁架”,,折射著部分大學生為了成功不擇手段,,為達目的不問公平的價值觀暗傷。有調查顯示,,有71.1%的受訪者坦言自己上大學時身邊有過學生向老師要分的現(xiàn)象,,41.1%的受訪者感覺答應給學生加分的老師很多。這能不讓我們驚醒乎,?“出國黨”的要分策略充滿了“小聰明”式的算計,,在用“出國”作為堂皇借口的同時,無形中對其他學生的權益造成了傷害,,長遠地說,,如此“潛規(guī)則”是對不良學風和考風的縱容。
正如教師所說,,“學生本該是一塵不染的,,我不希望他們過早世俗化,不應該讓人情模糊了規(guī)則的界限,?!痹诠P者看來,任何教師都不應基于努力之外的任何同情來給予學生“高分”,,否則,,不僅是潛規(guī)則的默許,更是價值觀教育的偏頗,,是在向學生傳達潛規(guī)則可以挑戰(zhàn)乃至戰(zhàn)勝顯規(guī)則的暗示,。這是我們想要的教育結果嗎?
嚴重地說,,這不僅僅與大學生有關,,也證明著大學文化和精神的矮化。曾主掌浙江大學的竺可楨認為“大學猶之海上之燈塔,,吾人不能于此時降落道德之標準也,。”“大學是社會之光,,不應隨波逐流,。”但在嘈雜的社會化浪潮中,,大學精神逐漸黯然失色甚至悄然失落,,似乎淡忘了對真、善,、美的心靈渴求,,導致我們對要分見怪不怪,。常識告訴我們,大學應該離世俗生活遠一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其超脫性。大學應該是社會的良心,,應該成為社會的一種矯正力量,,而不能完全為世俗所左右。因此,,喧嘩,、狂躁與輕浮不屬于大學,急功近利,、追求時尚不屬于大學,。正如學者弗萊克斯納所說:“大學不是一個溫度計,要對社會每一流行風尚都做出反應,。大學必須經(jīng)常給予社會一些東西,,這些東西不是社會所想要的,而是社會所需要的,?!睂ι硖幤渲械膸熒鷣碚f,麻木到對要分無動于衷和熟視無睹的話,,恐怕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那些沒有參與要分的學生吧,?
從長遠來看,“出國黨”的要分戰(zhàn)沒有贏家,。如何消除“要分”需要高校和教師做出有力的回答,,而不是在要分戰(zhàn)的泥淖中愈陷愈深。(朱四倍)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要分 學分 出國黨 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