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我們在微信群里為什么不能好好說話
近幾年,,隨著微信的迅速發(fā)展,,人們越來越依賴于這種迅捷的社交工具,而作為其核心功能的“群聊”,,也逐漸成為大家喜歡的交流平臺,。大多數(shù)裝了微信的用戶,,都或多或少參與過一些群聊,如同學群、興趣群,、工作群等,,然而在方便交流的同時,也開始了出現(xiàn)了一些煩惱,,甚至是言語上的沖突,。
這種情況主要存在于以陌生人群體為主的興趣群之中,這些群多以“讀書會”“興趣小組”這類的名稱存在,,建群的初衷也許是結交朋友,、收獲新知,然而隨著參與人數(shù)的增多,,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分歧,。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人對一個觀點有著不同的意見,,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當爭論變?yōu)椤按蜃煺獭保踔辽仙饺松砉?,就會弄得雙方很不愉快,。
這或許是網(wǎng)絡討論中的一種通病,早在網(wǎng)絡論壇興起的時代,,就存在類似的情況,,有些網(wǎng)友為爭論而爭論,不見理性交流,,只見謾罵攻訐,,加上一些所謂“意見領袖”的挑唆,使得原本嚴肅的公共討論成為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地雞毛”,。盡管如今爭論的陣地換成了微信群,,這種情形依然存在。
問題出在哪兒,?為什么我們不能在微信群里好好說話呢,?這與大家缺少一種有效的公共說理意識有關。每當一個熱點事件出來的時候,,人們第一時間不是冷靜地尋求真相,,而是熱衷于作價值上的判斷,。由于各自立場的不同,,很容易在公共平臺互掐起來,誰的嗓門大,,誰就占有了公共話語的主動權,,多數(shù)人則抱著看客的心態(tài),湊個熱鬧,而最為重要的理性思考則被拋于腦后,。這其中,,部分自媒體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為了制造關注度,,一些微信的公眾平臺罔顧事實,,用激情代替理性,用帶有敵意的話語進行公共事件分析,,而它們的言論很有市場,,動輒便可換回超高的閱讀量。結果,,一些微信公號收獲了“10萬+”的閱讀率,,卻引得輿論場中撕打聲一片。
不講道理的話語邏輯是值得警惕的,,長期處于這樣的言論狀態(tài)中,,難免影響理性表達。好的公共表達,,應是溫和理性的,,即便是帶有情緒的話語,也應該對事不對人,。言論自由是我們的權利,,但說負責的話、不打妄語也是我們的義務,,沒有限度的自由只會帶來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感,,使得社會缺少應有的共識。公共平臺是自我言語表達的載體,,體現(xiàn)著發(fā)言者的個人素養(yǎng),,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現(xiàn)代國民,當有這份責任,。正如羅馬非一日建成,,公共說理的素養(yǎng)有待時日培養(yǎng),而我們所能做到的其實很簡單,,在敲下鍵盤前問問自己,,“我該這樣說話嗎?”多一點自律,,便是文明的體現(xiàn),。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微信群 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