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wǎng)特稿 本網(wǎng)特稿
千呼萬喚始出來莫再琵琶半遮面
兩會現(xiàn)場:無黨派人士界委員討論慈善法草案
此外,劉紅宇還提出,慈善募捐的主體被界定為慈善組織,但對于類似“微慈善”,、“小老師公益計劃”這樣民間自發(fā)組織,、公益成效好且形式靈活的募捐行為缺少支持。同時,也缺少對未成年人參與慈善公益活動的明確支持,“要鼓勵孩子從小參與慈善事業(yè),保護好他們參與公益事業(yè)的積極性,注重保護好孩子們的愛心,?!?/p>
“我剛剛收到一個在美國工作的朋友發(fā)來的微信,他們一家夏天要回國探親,問我能否為他的孩子找一份合適的義工機會。國外非常重視青少年階段參與公益活動的記錄,我們也應該從法律層面倡導孩子們參與其中,?!眳侨时胛瘑T插話。
“的確是這樣,國外青少年的公益履歷對于他們上學,、就業(yè)和未來發(fā)展都很有價值,。當年奧巴馬在競選美國總統(tǒng)的時候就講述了他參與義工服務的經(jīng)歷,為成功當選增加了砝碼?!迸硌┓逭f,。
“我不是法律界人士,不知道在《慈善法》中加入‘政府表彰制度’合適與否。對獻出愛心的人士建立不同層面的政府表彰制度,既是對慈善參與者的認可和鼓勵,也能夠更大范圍的凝聚愛心,?!蓖趺髅鞒Nㄗh。
“這種嘉獎制度加入法律條文也是可以的,認可公民慈善公益的貢獻,是對其良好成長優(yōu)秀表現(xiàn)的一種記錄,建立類似于檔案的公益行為記錄,予以于法有據(jù)的表彰,將會大大提升全民參與公益,、熱心慈善的熱情,。”彭雪峰認為,。
編輯:薛鑫
關(guān)鍵詞:全國兩會 無黨派人士界委員 慈善法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