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應急不力比動車“趴窩”更可怕
26日中午,,從福建福州開往龍巖的D6407次動車,,途經(jīng)龍巖附近一隧道時,突然趴窩。當時,,車廂內(nèi)不但一片漆黑,,還特別悶,,在乘客要求下,,乘務員打開幾個安全門以供通風。近3個小時后,,該列動車才恢復運行,,事故還造成龍廈線多趟動車晚點。鐵路部門回應稱,,事故原因是電網(wǎng)故障,。
動車趴窩,造成旅客被困隧道3小時,,的確是起可怕的突發(fā)事故,。但更讓人憂慮的,是列車方面應對事故的不力,,這種應對失措放大了事故的負面影響,,更讓我們看到鐵路部門應急能力的不足與應急預案的缺失。
首先,,在心理安撫方面,,乘務員只是通過廣播告知旅客“動車發(fā)生一點故障,10分鐘恢復運行”,。這在事故初期起到了穩(wěn)定人心的效果,但好幾個10分鐘過去,,當之前的安撫變成謊言,,列車長就應及時向旅客報告維修進展,讓乘客做好心理準備,,而不是無助地等待,。
其次,在后勤供應方面,,當午餐時間到來時,,列車方面以不能加熱為由拒絕提供餐食。按計劃,,此次列車應于當天12點20分抵達,,剛好是午餐時間,許多乘客準備到站后再吃午飯,因此沒有準備足夠的食物,。在被困的3個小時里,,饑餓和對故障何時排除的未知,令很多乘客不安,。
最后,,在設施保障方面,當列車停在隧道中動彈不得,,旅客最需要的通風和照明需求都沒有及時得到滿足,。據(jù)報道,在乘客的再三要求下,,乘務員才打開安全門通風,,而列車照明是在停車后一小時才恢復。這種遲緩的應對,,無形之中增加了旅客的不適與焦慮,。
春運期間,鐵路部門最是辛苦,,工作量大,,難免出現(xiàn)故障與失誤。但我們不希望,,問題出現(xiàn)后,,因為應急不力引發(fā)更大的問題。這就要求鐵路部門事先考慮周全,,做好充分的應急預案,,對工作人員進行足夠的培訓,一旦發(fā)生事故,,能第一時間妥善解決,。出現(xiàn)事故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妥善處理事故的能力,。
□段思平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D6407次動車 動車“趴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