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鐵腕巡視”錘煉制度反腐
在吸收傳統(tǒng)文化制度理念的基礎上,,我國當代的巡視制度正在探索和完善之中,。作為巡視制度的主力,,中央巡視組還應以更加密集的反腐行動,,不斷去除“神秘感”,,增強“存在感”,,打造一個讓官員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鐵籠。
5日,,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發(fā)布的《反腐倡廉藍皮書》指出,,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數量由10個增長為15個,,人員數量增長一倍以上,。報告透露,2015年底,,中央巡視組已完成對149個地區(qū),、單位和部門的巡視,實現對省區(qū)市中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yè),、中央金融單位的巡視全覆蓋,。(相關報道見A4版)
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在成為震懾腐敗重要力量的同時,,其自身也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曾經頗具神秘色彩的中央巡視組,近年來掀起多輪反腐風暴,,媒體對相關案件密集曝光,,這也讓中央巡視組成為群眾街談巷議的常用詞。為了找到問題,、查清線索,,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累計與干部群眾談話2萬余人次,,受理各類信訪120余萬件,,中央巡視組密集的行動也為自己去除了“神秘感”,同時在群眾中找到了“存在感”,。
中央巡視組之所以一度具有神秘色彩,,主要原因是這柄反腐利劍,在以往一段時間里深藏不露,、少有出鞘,。這種狀況也讓公眾對中央巡視組的認識十分模糊甚至片面,大致只知道這是由中紀委,、中組部等部門聯(lián)手組成的工作組,。近年來,隨著中央巡視組拿下了一個個“封疆大吏”和央企高官,,人們才逐漸明白,,簡單地把巡視組當成是紀委派來的,原來是一種“誤會”,。按照《巡視工作條例》規(guī)定,,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紀委,,組長由紀委書記擔任。但是,,冠著“中央”兩字的巡視組,,毫無疑問是由中央直接派出開展巡視的,是代表中央去查找腐敗,、發(fā)現問題,。同時,每一輪要巡視誰,、巡視什么內容,,也都是由中央決定。
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已開展八輪巡視,,實現了對31個省區(qū)市、中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yè)和中央金融機構全覆蓋,,做到巡視監(jiān)督沒有禁區(qū),、不留空白,。頻頻亮劍的中央巡視組已變得不再神秘,,而通過其明確的行動,中央巡視反腐的制度演變也逐漸清晰起來,。
十八大以來的巡視反腐,,如果以巡視方式劃分,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常規(guī)巡視階段,,在前四輪巡視中,中央巡視組用不到兩年時間,,完成了對31個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覆蓋,,盡管巡視力度前所未有,但常規(guī)巡視因“面”大而顯得相對粗疏,,這讓不少腐敗分子心存僥幸,。從2014年11月起,專項巡視成為中央巡視組的主要工作方式,,哪里問題反映強烈,,就到哪里開展巡視,專項巡視如同“點穴”,,瞄準問題直奔要害,,有了上門“看病”的巡視組,腐敗分子紛紛落馬也就不奇怪了,。
在過去的八次巡視中,,派出中央巡視組這一制度性反腐工作的內涵也得到充實和完善,。不論是常規(guī)巡視還是專項巡視,前七輪巡視的重點基本都是業(yè)務巡視,,巡視組側重發(fā)現問題,,諸如是否有領導人員收受賄賂、利益輸送,、侵吞國有資產等,。去年10月,展開了針對金融機構的第八輪巡視,,其重點則是政治巡視,。中央巡視組要看看包括證監(jiān)會在內的眾多金融機構,是否貫徹了中央經濟工作和金融工作方針,。近年,,一些金融機構的官員、高管為了給個人或所屬機構牟取私利,,配合境外機構在國內資本市場興風作浪,,他們的不法行為令公眾利益受損,更是對國家金融安全的威脅,。中央巡視組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豐富巡視內容,對我國反腐制度做了進一步完善,。
巡視制度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其開端為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刺史出巡制。在吸收傳統(tǒng)文化制度理念的基礎上,,我國當代的巡視制度正在探索和完善之中,。作為巡視制度的主力,中央巡視組還應以更加密集的反腐行動,,不斷去除“神秘感”,,增強“存在感”,打造一個讓官員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鐵籠。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鐵腕巡視” 錘煉制度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