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小心,!海鮮河鮮暗藏五大風險
夏天吃小龍蝦的熱潮還沒有過去,,馬上又要到中秋佳節(jié),,各種海鮮河蟹又要大量上桌。論營養(yǎng)價值,,海鮮河鮮的確是不錯的,,它們多半是低脂肪,高蛋白,,而且鋅,、銅、硒,、碘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比較高。還有很多人聽說,,肉不能多吃,,會增加心臟病風險,但水產(chǎn)品是有利于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的,,怎么還說有可能吃出病來呢,?
我經(jīng)常覺得,人們對食物的態(tài)度很不公平,。對喜歡吃的東西,,什么都能寬容。麻煩也好,,昂貴也好,,危險也好,千難萬險也要吃,。對不太愛吃的東西,,什么都可以成為不吃的理由。比如說,,怕膽固醇的人,,雞蛋黃一定要扔掉,,蟹黃就絕對不會扔掉,盡管蟹黃里膽固醇含量也是超級高的,。說白了,,還是雞蛋黃不夠美味,而蟹黃太過鮮美的緣故,。愛吃的一只螃蟹哪能停嘴,,吃完還要吮指回味呢,“指上沾腥洗尚香”啊,。
這海鮮河鮮,,好吃是好吃,可是麻煩也相當大,。這些麻煩大致可以歸結為五個類別:致病菌,,寄生蟲,重金屬等各種環(huán)境污染,,過敏和不耐受,,以及促進某些疾病的風險。
第一,,致病微生物
查了一下國內外的文獻,,發(fā)現(xiàn)在螃蟹、蝦,、貝當中所發(fā)現(xiàn)的致病菌可真不少,,還有諾如病毒之類致病性很強的病毒。就拿螃蟹來說,,臭名昭著的副溶血性弧菌,、霍亂弧菌、李斯特單核增生菌,、致病性大腸桿菌之類多種致病菌,,都有在螃蟹里出現(xiàn)的報告。特別是弧菌類致病菌,,在河鮮海鮮里特別猖獗,,夏秋季節(jié)尤其污染面大。一旦中招,,輕則嘔吐腹瀉腹痛兩三天,,重則需要急救。
每一個人的消化系統(tǒng)能力不同,,免疫能力不同,,對致病菌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如果胃酸很強,,能消滅食物中的絕大部分微生物,,那么出現(xiàn)麻煩的可能性就小,。而那些消化能力弱、胃酸分泌不足的人,,如果烹調不足,,沒有徹底殺菌,或者用餐時喝大量飲料,、吃大量水果,,稀釋了胃液,食物中的致病菌就很容易活著通過胃而進入腸道,,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所以,有胃酸不足問題的人,,尤其要量力而為,,少吃海鮮河鮮。
第二,,小心寄生蟲
水產(chǎn)美食里面各種寄生蟲的麻煩絕不可以忽視,。比如說,在蝦蟹螺等水產(chǎn)品中,,可能有管圓線蟲,、肺吸蟲、血吸蟲等多種寄生蟲,。吃醉螺,、醉蟹之類食物風險很大,烹制不熟也可能讓寄生蟲的囊蚴漏網(wǎng),。前幾年,,因為吃未徹底烹熟的螺肉引起管圓線蟲病,給幾十個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寄生蟲甚至深入腦部,有的患者甚至一度被誤診為腦瘤,。這樣的慘痛教訓不可忘記?。?/p>
所以說,,這些水產(chǎn)美食千萬要經(jīng)過加熱烹調,,不能一味追求鮮嫩,更不能生吃,!
第三,,環(huán)境污染物
細菌病毒寄生蟲的風險問題,都可以通過加熱來搞定,;水產(chǎn)品中的污染,,卻是加熱沒法解決的問題,。由于養(yǎng)殖環(huán)境可能有水質污染,水產(chǎn)品天天泡在水里,,難免會吸收其中的污染物質,,而且污染濃度會隨著食物鏈的級別上升而十倍以上增長,這是外因,;另一方面,,甲殼貝類等水產(chǎn)品本身就有富集部分重金屬元素的特性,水里有一倍的污染,,到了海鮮河鮮那里,,就可能變成千萬倍的污染。這是內因,。
按我國報告的數(shù)據(jù),,水產(chǎn)品中有富集問題的主要污染物是砷和鎘等重金屬。測定表明,,水產(chǎn)品中的砷含量遠遠高于肉類,、糧食和蔬菜,對于經(jīng)常吃水產(chǎn)品的人來說,,它是膳食中砷的主要來源,。珠三角地區(qū)的水產(chǎn)品中含量較高,臺灣省水產(chǎn)品中的砷污染也比較嚴重(李孝軍等,,2009),。1988 年FAO/WHO 推薦JECFA 建議無機砷的暫定每人每周允許攝入量(PTWI)為0.015 mg/kg,以人體重60 kg 計,,每人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為0.129 mg,。如果狂吃1kg的魚和海鮮,按砷含量0.1mg/kg鮮重的國家限量標準來計算,,再加上其他食物中的含量,,已經(jīng)接近許可攝入的數(shù)量。如果水產(chǎn)品本身就有砷超標情況,,那么對貪吃水產(chǎn)品的人來說,,攝入量超標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甲殼類動物如蟹的鎘限量為0.5mg/kg,,而超標的情況比較常見,,高的甚至能超標十幾倍。有研究者認為蟹富集鎘污染的能力比蝦更強,,烏賊墨魚之類也比較高(畢士川等,,2009)。而珠三角的水產(chǎn)品測定數(shù)據(jù)也表明在重金屬污染當中,鎘超標的問題相對常見(劉奮等,,2009),。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報告表明水產(chǎn)品中會富集有毒元素以外的其他環(huán)境污染物,,比如如今早已禁用的高殘留農藥六六六和DDT,,著名的難分解環(huán)境污染物二噁英和多氯聯(lián)苯等。一項國內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菜地土里的六六六殘留是0.2-3.6微克/公斤的水平,,蔬菜中的水平只有0.3-9.8;農田土中的含量是0.4-1.2,,糧食中的含量是3.1-12.6,。同地區(qū)的地表水里,六六六含量是0.001-0.3 微克/公斤,,而水產(chǎn)品中的六六六含量卻高達38-46(謝軍勤等,,2003)。
——可見,,水產(chǎn)品富集農藥污染的能力遠遠高于蔬菜和糧食,。無論農藥的使用方法是噴施也好,撒施也好,,灌根也好,,拌土也好,都會被雨水沖入池塘湖泊江河,,造成水產(chǎn)品的農藥污染,。若真害怕農藥污染蓄積的問題,那么與其對蔬菜水果過分恐懼,,還不如多擔心一下海鮮河鮮,。
所以說,為了避免攝入過多環(huán)境污染物,,海鮮河鮮都要適量,,不能多吃。如果按我國營養(yǎng)學會的推薦,,每天吃75克左右的量(不算殼子,、刺等的純肉),那么既不會造成蛋白質過量,,從水產(chǎn)品中攝入的環(huán)境污染物也不至于達到過量的程度。所以說,,很多有助于營養(yǎng)平衡的措施,,對于提高食品安全也同樣有益。
第四,食物過敏
從世界角度來看,,甲殼類水產(chǎn)品和魚類,、雞蛋、牛奶一起,,都是最容易造成過敏的動物性食品,。而對于我國居民來說,蝦蟹等水產(chǎn)品是成年人最容易發(fā)生過敏的食物類別,。其中的過敏相關蛋白質已經(jīng)有很多研究,,但這些引起過敏的物質,用蒸10分鐘的方法是無法去除的,。
除過敏之外,,還有不少人對海鮮河鮮有不耐受反應,食后感覺胃腸不適,。有的人認為是因為其中的蛋白質難以消化所引起,,還有的認為和其中的藻類毒素或致病菌有關。無論什么原因,,只要有不良反應,,就應當遠離這些食物,至少是暫時性禁食,。
海鮮雖美味,,但也不要多吃哦~
第五,痛風肝腎負擔
過量食用海鮮河鮮可能惹來痛風,,同時也增加肝腎負擔,。海鮮河鮮的攝入量與痛風風險之間有密切關系,這一點在世界范圍內有大量調查數(shù)據(jù)證明,。由于攝入這些食物過量時會帶來大量蛋白質,,肝腎功能受損的人也要嚴格限量,絕對不能隨意大快朵頤,。
總之,,有血尿酸高和痛風問題的朋友們,肝腎功能受損的人,,消化系統(tǒng)功能較弱,、胃酸過少的人,日常容易腹瀉或有慢性胃腸炎的人,,一定要節(jié)制食欲,,對海鮮河鮮淺嘗輒止,必要時敬而遠之,。無論食物多么美味,,也不能“以身殉食”。若真吃出病痛來,豈不是給歡樂的節(jié)日帶來麻煩嗎,。
編輯:趙彥
關鍵詞:海鮮 河鮮 五大風險 痛風 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