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嶺南鮮見藝術品億元成交
■黎雄才1984年作《長青不老松》2013年曾以8960萬元人民幣成交,。
■漸江《秋山雙瀑圖》以2760萬元的成績落槌
外地億元成交拍品 少見廣東藏家身影
中國嘉德近現(xiàn)代書畫部總經(jīng)理郭彤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表示,,廣東買家確實很少參與中國嘉德頂尖拍品的競拍,。
據(jù)了解,,珠三角的買家已成為國內大拍賣行的第三大區(qū)域客戶群,,僅次于北京地區(qū)和長三角地區(qū),。而且有數(shù)據(jù)顯示,,廣東從不缺富豪,。在近日公布的《2015中國私人財富報告》中,廣東的高凈值人數(shù)率先超過10萬人,將近13萬人,,雄踞內地千萬富豪數(shù)量榜首,。換句話說,全國10名千萬富豪中,,就有一名在廣東,。除了2013年,中山藏家鄭華星以2.36億港元請回一尊佛像之外,,廣東藏家搭上億元成交拍品的事例就再沒有傳到行內,。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廣東人比較低調,,不是嫌貴不買,,而是心中自有衡量價格的一把尺,比較淡定,。”資深收藏家鄺根明也曾說,,廣東買家不會輕易沖動下手。云峰畫苑董事長郭浩滿認為:“廣東客戶一般較實際,、冷靜,,億元投入十分謹慎。”
之前升得過快的當代藝術品正備受冷落
2015年的廣東藝術品春拍大戰(zhàn),,在精誠所至拍賣行首先打響后,,新銳拍賣行小雅齋拍賣,華藝國際拍賣也陸續(xù)遞交了自己的“成績單”,。主要以嶺南書畫為主的精誠所至拍賣,,這次成交依然保持以往的態(tài)勢,比去年秋拍少有增長,,最終以3768萬元收槌,。3個專場約600件拍品的成交率62%。而小雅齋拍賣的春拍成交總額雖未具體公布,,但是“成交逾億”的說法已經(jīng)在行內盛傳,。去年該拍賣行首拍則奪下了1.5億元的好成績,成交率達到88.10%,。
而萬眾矚目的華藝拍賣以4.86億元的總成交額結束春拍,,更讓行內大受鼓舞,其中,,兩件千萬元級的作品在平淡的廣東市場激起了一點浪花,。漸江《秋山雙瀑圖》以2760萬元的成績落槌,宣統(tǒng)御覽之寶——范成大《自書四時田園雜興詩》拍出2070萬元,。
隨著日前華藝國際春拍的結束,,廣東2015年春拍大戰(zhàn)第一輪暫告一段落,。接下來崇正拍賣也將是又一春拍重頭戲。
精誠所至拍賣行總經(jīng)理陳綺雯說,,從春拍的部分情況來看,,藏家的口味慢慢回歸傳統(tǒng),之前升得過快的當代藝術品,,在市場調整期備受冷落,。近代、現(xiàn)代,、古代藝術品重新受到藏家關注,。
廣東市場更“缺乏企業(yè)的領頭羊”
但值得注意的是,廣東是全國最早建立拍賣行的地方,,但在藝術品拍賣方面,,近三十年來一直波瀾不驚,對于一直成績平平的廣東市場,,石金柱認為,,原因在于缺乏標桿性拍品上拍!“即使有部分有分量的作品也送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拍賣行了”,。
而不愿意透露身份的行業(yè)人士則認為,,廣東市場缺的不是標桿性拍品,而是缺乏企業(yè)的領頭羊,,“現(xiàn)在廣東市場是群龍無首,,藏家不知聽誰的,越聽越怕,,干脆到北京香港買東西,。”
這似乎是對本土企業(yè)的不信任,甚至是廣東拍賣市場的瓶頸,,但相較于佳士得,、蘇富比,中國嘉德,、北京保利似乎也存在類似的情況。這難道是幾十年企業(yè)與百年企業(yè)的區(qū)別嗎,?不愿意透露身份的行業(yè)人士更直言:“廣東拍賣行業(yè)存在的問題是全行業(yè)的問題,,就是信用的嚴重缺失傷了買家的心,只有大家意識到這是致命的后果,,愿意痛下決心以利益換信譽,,這個行業(yè)才能好轉。”
而石金柱則分析稱:“還是客戶群的問題,,以前重量級藏家不太關注南方,,形成慣性,,現(xiàn)在有種改變,比如劉益謙,,已經(jīng)連續(xù)兩季在華藝國際拍賣買了過千萬(的作品),。”
沒上億作品上拍 是因為好作品均在美術館
在廣東拍場上,億元成交甚至億元估價的拍品身影,,也甚為少見,。自從2012年,在皇瑪拍賣上,,一幅八大山人的《山水卷》,,以1.1615億元刷新了廣東地區(qū)單件拍品的最高成交紀錄,并成為首件“破億”作品之后,,億元拍品似乎再也沒有光顧廣東這塊經(jīng)濟的熱土,。
陳綺雯認為,廣東市場不是億元拍品所能激活的,,廣東人買東西一直較慎重,,較理性,總考慮什么時候能賣出,,能賺多少,。“在價格方面普遍能接受的都是幾十萬到幾百萬元,藝術品超過千萬元買的人就不多了,,偶爾有千萬拍品出現(xiàn),,但也不太具代表性,或者是外地人買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廣東拍場少見億元成交外,廣東畫家或嶺南畫家也未曾有過億元成交,,據(jù)已有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嶺南大家拍賣最貴作品為2013年在北京榮寶拍賣,以8960萬元人民幣成交的黎雄才《長青不老松》,。
石金柱說,,沒價值上億元的作品參與拍賣,是因為如關山月的重要代表作不在民間,,都在紀念館和美術館,。而德粵軒總經(jīng)理梁偉超則樂觀認為:“關山月好的作品遲早會破億。”
春拍觀察
當代嶺南書畫成交有所回落 但精品依然不乏買家
據(jù)陳綺雯介紹,,因受到此前一輪股市暴漲的影響,,很多資金移入股市,藝術品成了可買可不買的東西,,加上目前市場大環(huán)境依然調整,,現(xiàn)金流相對緊張等因素,,春拍成交率有所回落,出現(xiàn)了幾個趨勢:
第一,,題材普通,、價格貴的難賣,主要是因市場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買家可選作品相對較多,,普通作品如果賣方期望過高,往往不容易成交,;
第二,,“來源好、作品普通,、定價低”的有優(yōu)勢,,幾乎百分之一百成交,而且成交價超乎尋常,,證明市場不乏買家,,關鍵是信心;
第三,,一些注重傳統(tǒng)筆墨章法的近現(xiàn)代作品重新受到市場關注,,比如盧子樞、黎葛民,、吳灝等受到藏家追捧,,尤其是吳灝,其藝術成就在拍場得到認可,;
第四,,當代嶺南書畫成交有所回落,但精品依然不乏買家,,如林墉老師以及尚濤老師的,,楊之光老師的作品成交都很不錯。(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實習生 孫林 曾樹剛)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嶺南書畫 藝術品 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