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動態(tài)書畫動態(tài)
《山水十二條屏》:中國最貴藝術品沉浮
《山水十二條屏》:中國最貴藝術品沉浮
《山水十二條屏》的創(chuàng)作謎團,,不過是它后來若干年顛沛流離,、沉浮于公眾視野的片頭。
2015年3月下旬起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稱“保利公司”)展出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已開出中國最貴藝術品的報價:據本刊記者從保利公司了解,,除投保15億元人民幣外,,委托出售者為其確定“底價”亦為15億元人民幣,。
嘉德2011春季拍賣會上,,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4.255億元人民幣成交,是為目前中國最貴藝術品公開交易紀錄,。2014年中國最貴藝術品則是3.48億元港幣拍賣的“明永樂御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約合人民幣2.7億元,。
在全球范圍內,,2012年2月,19世紀法國畫家保羅·塞尚的《玩紙牌者》以超過2.5億美元(當時約合16億元人民幣)成為世界最貴藝術品,。買家是卡塔爾王室,。
雖然自1925年由齊白石創(chuàng)作至今不到百年,《山水十二條屏》卻已數易其手,,輾轉海峽兩岸,。此次高調亮相,恐怕也將開啟這套作品的新傳奇,。
齊白石的“衰年變法”
所謂條屏,,大約可以解釋為雙數的國畫條幅。業(yè)界通常認為,齊白石一生只畫過3套十二條屏,,一套是1932年為四川軍閥王瓚緒所繪,,現收藏于重慶博物館。一套就是此次展出的作品,。
第三套卻下落不明,。主流說法是它被齊白石在湖南老家換取了40畝田地。但很多人也認為,,齊白石僅有上述兩套十二條屏,。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華天雪告訴本刊記者,關于第三套的內容收錄在某些版本的齊白石年譜中,。
在行家看來,,這套十二條屏在齊白石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華天雪解釋說,,1917年至1927年是齊白石的10年“衰年變法”時期,。
所謂“衰年變法”,是指人到暮年又在改變原有的模式和方法,。
由此,,1925年的這幅畫作品,被認為是齊白石風格轉型期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作品,。
“取景上,,這個作品既不俯視也不仰視,而是采用平視的角度,,就讓它的山水很生活,、有根據。不像過去的山水畫,,要刻意表達冷逸超遠,。這完全就是齊白石自己獨造的。”華天雪進一步解釋說,,“在這個作品里,,他學過的各家各派畫法,都已經融匯為齊白石的畫法,,他的面貌就要出來了,。而且掛在一起十二幅,視覺沖擊力非常強,。”
特別是在上世紀30年代以后,,齊白石畫作很少涉及山水,“因為他畫的山水被當時的傳統(tǒng)畫壇詬病,,認為很野,、沒來歷,。即使他自己非常自信,但除非有人請他畫,,他自己主動畫山水比較少,,山水就顯得更精、更貴,。”華天雪說,。
齊白石創(chuàng)作這套《山水十二條屏》的由來,至今未有定論,。
題款說明,,它是齊白石為祝賀北京名醫(yī)陳子林50歲生日所作。但著名收藏家,、齊白石研究者劉文杰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給陳子林的款是后添的落款,,說明當時不是為陳子林特意做的。”因此,,很可能是畫好之后,,由陳子林購買,“這么大的畫,,齊白石絕不會送人,。”
該作品是陳子林自求,或是代其他人求,,也說法不一,。
愛國人士黃琪翔、郭秀儀是目前已知擁有《山水十二條屏》時間最長的藏家,,其子黃向明則告訴本刊記者,,某次郭秀儀帶了剛剛上市的新鮮大閘蟹去北京跨車胡同15號拜訪齊白石。齊白石當場解釋了《山水十二條屏》的由來:是他一次“微醺之中,,忽然覺得胸中豪氣洶涌,,情不自禁,奮然揮毫,,一氣呵成的”,。
而“寫罷,驀然棄筆,,仰天長嘯,。等這陣‘瘋勁’過去,,屈指一數,,才知道恰巧畫了一十二幅。這種神來之筆,,今生難再,,恐怕也是我寫山水的絕筆”,。黃向明的這種說法,顯然與陳子林壽禮一說又有極大不同,。如此,,《山水十二條屏》確實有可能是后來陳子林購買的。
《山水十二條屏》的創(chuàng)作謎團,,只不過是它后來若干年顛沛流離,、沉浮于公眾視野的一道預告。
“打鼓的”帶來傳世名作
雖然畫作題款上寫明創(chuàng)作于1925年,,但《山水十二條屏》第一次“露面”已在1954年4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在故宮辦的齊白石繪畫展覽會上,,當時展出了121件齊白石作品。
彼時《山水十二條屏》的擁有者已經是黃琪翔,、郭秀儀,。
“當時,齊白石把他認為最重要的作品都借來了,。包括找郭秀儀借的《山水十二條屏》中的6條,。展出時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拍了個紀錄片,這個紀錄片又被收錄在1955年該廠再給齊白石拍的《畫家齊白石》里,。”劉文杰說,。
到1958年1月,文化部和美術家協(xié)會舉辦的《齊白石遺作展》,,《山水十二條屏》再次被展出,。當時出版的《齊白石展覽會紀念冊》也注明收藏者為郭秀儀。
黃琪翔是北伐時與周恩來,、葉劍英,、汪精衛(wèi)同時被譽為中國四大美男子。他還是29歲就晉升為“鐵軍”軍長的北伐名將,,由于主張革命,、堅決反蔣,曾被當局通緝,,一度阮囊羞澀,、無處藏身。
后來,,黃琪翔在軍界幾度沉浮,,1949年8月在中共安排下到達北平,以特邀代表資格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
對于黃琪翔,、郭秀儀如何收藏《山水十二條屏》,黃向明的說法頗為傳奇:由一位“打鼓的”老繆轉賣,。
所謂“打鼓的”,,指走街串巷收售各家各戶的各類物品的人,。黃向明的說法是,這位老繆“五短身材,,笑口常開,,一副和氣生財的商販模樣。通常他都身穿藍大褂,,左手執(zhí)綠豆糕大小的皮鼓,,右手拿著竹簽似的小錘,胳膊夾著一個布包”,。
某日“老繆帶了件讓人見了目瞪口呆的絕世珍品,,對母親說,兩年前兵荒馬亂,,買畫的人極少,。齊老先生手頭拮據,只好忍痛把它們賣了,。后來輾轉到了他手里”,。但他家里連遭危難,希望以1000萬元舊幣出售,,“最后母親講到400萬元成交,。”黃向明說。
1000萬元舊幣相當于新幣1000元,,當時已是天文數字,。但老繆為是否真從齊氏手中直接所得,卻無法證實,。
然而,,據郭秀儀傳記《清風見蘭》的作者孫煒在著述《再談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收藏始末》(以下稱《再談》)一文所錄,這套十二條屏是北京古玩行家楊義門通過著名裱畫師劉金濤轉賣給黃琪翔,、郭秀儀夫婦的,,但楊義門的背景現已無史料可考。
文中記載,,據劉金濤回憶,,當年楊義門告訴自己存有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要出售。劉金濤首先找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張仃和艾青,。
張仃見此畫后雙腿跪地,,贊不絕口。后二人商議一人買兩條,,但主人開價至少4.5萬元新幣,。張、艾一直未能湊夠錢款,,劉金濤就找到了黃琪翔,、郭秀儀,。
二人看罷當場決定買下,,并于第2日付清4. 5萬元新幣,。當時這筆錢款是一個天文數字,用劉金濤的話說:“假如有人膽敢貪污單位公款幾千塊錢的話,,就可能要被判死刑,。”
不過,劉金濤回憶的交易年份是1961年,,卻與前文郭秀儀將其在故宮博物院展出時間不符,。
而關于張仃見畫下跪一事,黃向明的說法是,,郭秀儀買畫有點后悔,,唯恐自己當時心急、買到偽作,。她便把十二條屏分別拿給吳作人,、葉淺予、張仃等人檢驗,,他們都贊不絕口,,在這時張仃才跪倒叩頭。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齊白石 山水十二條屏 最貴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