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藥科技醫(yī)藥科技
口水測基因 預警鼻咽癌
廣東鼻咽癌高發(fā)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推出鼻咽癌風險預警芯片
文\廣州日報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黃金娟,、歐曉芳
神奇嗎,?只需2毫升唾液,,就能預知自己得鼻咽癌的風險有多高,。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昨天宣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科研團隊開發(fā)的鼻咽癌風險預警芯片,,已正式投入臨床試用,。這項基于鼻咽癌遺傳學及流行病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將有助于鼻咽癌高危人群及早獲知自身發(fā)病風險,,提高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愈鼻咽癌率,。
有“廣東瘤”之稱的鼻咽癌名列我國十大惡性腫瘤,高發(fā)區(qū)為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江西,、海南等省區(qū)以及香港、澳門特區(qū),。“早期鼻咽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約為九成,,到了晚期則降為50%。”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大附屬腫瘤醫(yī)院)名譽院長曾益新表示,,醫(yī)院接診的鼻咽癌患者中,,晚期患者占了三分之二,在鼻咽癌高發(fā)區(qū)推動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十分有必要,。
鼻咽癌疫苗研究已起步
鼻咽癌的發(fā)病包括遺傳,、環(huán)境和EB病毒感染等因素。此次投入臨床試用的鼻咽癌風險預警芯片,,通過檢測鼻咽癌高危人群的唾液,,可鑒別受檢者是否攜帶有11個鼻咽癌易感基因位點以及危險程度,,并通過采集外周血,獲得EB病毒分型檢測結果,,經整合受檢者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因素,最終得出受檢者鼻咽癌發(fā)病風險的綜合評估結果,。
傳統(tǒng)的鼻咽癌篩查具有一定的侵入創(chuàng)傷性,,受檢者較為抗拒。“我們比較了血液和唾液的檢測結果,,兩者相差不多,。但是用唾液檢測,無創(chuàng)傷又方便,。”出生在鼻咽癌高發(fā)地區(qū)湖南的曾益新自爆已試用芯片,,結果查出了幾個易感位點。經綜合評估,,他屬于鼻咽癌發(fā)病“中危人群”,今后需要注意合理管理生活環(huán)境,,調整飲食等生活方式,。
該檢測主要面向鼻咽癌高發(fā)地區(qū)的居民,尤其是存在鼻咽癌家族史,、EB病毒抗體陽性,、長期吸煙或者被動吸煙及酗酒、長期進食腌制食物,,接觸有害氣體,、液體和粉塵等五類高危人群。
“我們將針對高中低危人群,,提供不同的鼻咽癌防治指南,。”課題組成員、研究員賈衛(wèi)華表示,,例如高危人群需要每半年進行EB病毒抗體檢測,、鼻咽纖維鏡檢查和頭頸部磁共振檢查等,低危人群可每三年進行一次,。
據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分子診斷科主任邵建永教授介紹,,該項目已作為院內臨床檢驗項目開展,收費標準為920元一次,。醫(yī)院方面強調,,該項目不以經濟效益為追求目標,因此僅收取檢測物料費等成本費,,不包括實驗室檢測人員的勞務費用,。
“如今人們寧可花幾百元請人吃飯,,卻不舍得花同樣的錢來檢測自己得癌癥的風險。”曾益新表示,,在癌癥防治上,,要更加重視預防和早期發(fā)現(xiàn),希望通過實施該項目來推廣癌癥“早防早治”觀念,,促使人們重視在疾病預防上的投資,。
曾益新透露,今后,,科研團隊將致力于研制鼻咽癌疫苗,,該工作現(xiàn)已起步。“風險預警芯片的問世耗時五年,,一般來說,,針對病人的藥物研制平均周期為十年左右,而針對健康人群的疫苗研制更為困難,。”他表示,,該課題組希望在十年內取得突破。
——風險因素有哪些,?
曾益新科研團隊與新加坡科學家聯(lián)合確認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基因與鼻咽癌發(fā)病風險有關,,該成果發(fā)布于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上。1997年,,曾益新課題組建立鼻咽癌樣品庫,,對中國鼻咽癌患者進行大樣本、全方位,、多層次的病因學研究,,揭示11個鼻咽癌易感基因位點。
另外,,大規(guī)模病例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存在一種與鼻咽癌密切相關的EB病毒特殊亞型,該病毒攜帶者的發(fā)病風險比非攜帶者高5.39倍,。
五年前,,課題組提出將開發(fā)鼻咽癌風險預警芯片。2014年12月1日,,曾益新院士在接受廣州日報采訪時透露,,預警芯片已開發(fā)成功,進入臨床試用階段,。
——風險檢測如何進行,?
第一步:申請檢測,知情同意下可以進行檢測,。
第二步:填寫流行病學信息表,。
第三步:首先進行鼻咽癌易感基因檢測項目:使用EDTA抗凝管采集外周血1.5毫升,,或者用唾液收集盒采集2毫升唾液,送分子診斷科采用“飛行質譜方法”檢測,,五個工作日內得到基因檢測結果,;然后進行EB病毒分型檢測:使用EDTA抗凝管采集外周血2毫升,檢驗科使用“ELISA方法”檢測,,48小時內得出EB病毒抗體水平,。
第四步:五到七個工作日內出具“鼻咽癌發(fā)病風險綜合評估報告”。
——如何預防鼻咽癌,?
1. 適量參加體育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戒煙限酒,,均衡飲食,,要多吃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維生素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魚、腌肉等),、燒烤食品,、臘味等含有亞硝胺的食物;
2. 按時體檢,,定期檢測EB病毒抗體水平,發(fā)現(xiàn)回縮性血涕,、鼻塞,、耳鳴、聽力減退,、頭痛,、淋巴結腫大等鼻咽癌早期癥狀須及時咨詢專業(yè)醫(yī)師,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鼻咽纖維鏡,、核磁共振,、鼻咽活體組織等檢查。
3. 長期進行跟蹤隨訪服務,,以對受檢者進行鼻咽癌發(fā)病風險的長期監(jiān)測,,此過程確保受檢者隱私和數(shù)據的絕對安全。
——哪些癌癥可基因檢測
據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分子診斷科主任邵建永教授介紹,,目前運用分子診斷技術,,除了可對鼻咽癌進行基因檢測,該院還常規(guī)開展了對乳腺癌,、宮頸癌的易感基因以及腸癌,、家族性息肉癌變風險基因突變的檢測,,計劃今后開展對肺癌和食管癌的基因檢測。據了解,,完成癌癥相關基因檢測(52種)約需9000元,,乳腺癌BRCA1、BRCA2易感基因檢測收費3000余元,。
編輯:趙彥
關鍵詞:鼻咽癌 口水 基因 廣東瘤 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