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米芾行書的特點和后人評價
米芾《蜀素帖》
來源: 藏瓷網(wǎng)
書家簡介
米芾,,宋代書法大家,,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生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終年57歲。初名黻,,字元章,號海岳外史,、襄陽漫士,、鹿門居士、無礙居士等,。41歲更名為芾,,室名寶晉齋、英光室,。祖籍山西太原,,后遷湖北襄陽,晚居江蘇鎮(zhèn)江,。曾任內(nèi)廷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后世多稱其“米襄陽”“米南宮”,,又因其逸聞甚多,、好潔成癖、狷狂自放,,故有“米顛”之稱,。
米芾能詩文,喜弄水墨,以側(cè)筆點染江南煙雨山色而自成一格,,被稱為“米氏云山”“米家山水”,。又究心印學,在其《書史》中自述有印百余方,,有學者考其自用數(shù)印應(yīng)是出自親鐫,。后世文人治印,米芾實有開山之功,。
至于學書經(jīng)歷,,米芾在《自敘》中寫道:“余初學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jié),,乃學柳《金剛經(jīng)》,。久之,知出于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季轉(zhuǎn)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并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鐘方而師師宜官,,《劉寬碑》是也。篆便愛《詛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其書壁,,以沈傳師為主,,小字,大不取也,。”由此可知米芾書法由楷書入手,,先學顏,、柳,又及歐,、褚,,后上溯魏晉,以《蘭亭序》為宗,,得“二王”書法之正脈,,又于《詛楚文》《石鼓文》《劉寬碑》等得篆隸之法。
米芾曾自評其書:“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這段話道出了他于書學取法及演化的辛苦歷程。
米芾書作雖涉獵廣泛,,諸體皆能,,但以行、草書影響最大,、成就最高,。其傳世作品較多,如行書《苕溪詩帖》《蜀素帖》《珊瑚帖》《竹前槐后詩帖》《彥和帖》《篋中帖》《三吳帖》《多景樓詩帖》《方圓庵記》《自敘帖》《鄉(xiāng)石帖》《叔晦帖》《李太師帖》《張季明帖》《研山銘》,、行草《臨沂使君帖》《伯充帖》,、草書《論草書帖》《元日帖》《吾友帖》《中秋詩帖》《海岱帖》等。
米芾,,宋代書法家,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重大的影響力,。米芾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涉獵廣泛,,成績顯著,其中于書法用功最深,,又以行書成就最大,,其書受到古今學書者的高度贊揚。為使讀者更好地了解和學習米芾書法,我們自本期開始刊登北京教育學院美術(shù)系教師陶鈞先生撰寫的系列講座《米芾行書尺牘技法》,。本次講座將從臨摹方法,、工具材料選擇、筆法,、基本點畫,、偏旁部首、結(jié)字特征,、章法特征等方面進行分析講解,,以使讀者學好并寫好米芾書法。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米芾 行書 蜀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