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知識講堂>紫砂陶藝紫砂陶藝
扒一扒永樂甜白
原標題:扒一扒永樂甜白
永樂甜白暗花撇口碗
成化斗彩與永樂甜白的順序應該是顛倒過來的,因為沒有永樂甜白便不會有成化斗彩,。但世事無常,,成化斗彩又一次博得大名,還是緣于一場天價拍賣,。上海藏家劉益謙日前將以2.8億港元拍得的成化斗彩雞缸杯報關(guān)入境,,又以此杯品茗“吸口仙氣”,自是引起藏界轟動,。
不過,,成化斗彩雞缸杯的富貴風流與茶無關(guān),一則此杯最宜飲淡酒,本身就是明成化帝的御用酒杯,;二則此杯素胎便是名聞天下的甜白瓷,,其珍貴之處在于明凈素雅、雅致內(nèi)斂,,不能因為斗彩之色澤艷麗而忽視了甜白的溫潤肥厚,。而且,甜白瓷本身便價值不菲,,在2013年蘇富比成交作品中,一件永樂甜白釉暗花撇口碗便以604萬港幣鋒芒漸露,。自此,,永樂甜白與成化斗彩在成交價格上雖然還有較大差距,但資深藏家與拍賣市場已經(jīng)意識到二則系出同門,。
歷史上但凡富麗堂皇崇尚文治的中原王朝,,在瓷器制作方面都會留下驚艷后世的瓷中珍品。永樂甜白釉之所以有名,,完全因為明成祖朱棣的個人偏好,,一代帝王的品味對于瓷器的影響極大,上有好之,,下必甚焉,。故而永樂白瓷制瓷工藝上精益求精,取得了極大發(fā)展,。這種白瓷許多都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能夠光照見影,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所以“甜白”瓷因此而得名,。甜白瓷是一種素色釉瓷,按中國傳統(tǒng)瓷器分類中青瓷,,青花瓷,,彩瓷,白瓷等諸多類別中,,屬于白瓷系,。它以含鐵量低的瓷坯,施以純凈的透明釉燒制而成,,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隋唐,白瓷燒制日趨成熟,。延展流變至明代永樂,,制瓷工匠們殫精竭慮,使得白瓷達到了“脫胎換骨”的境地,并將“脫胎”研制為特殊的制瓷工藝,,即薄胎細白瓷,。這種瓷器的胎體薄到幾乎看不到的程度,似乎脫去胎體,,僅剩釉層,。永樂時期景德鎮(zhèn)窯燒制的白瓷中出現(xiàn)了半脫胎狀,,白瓷脫胎,,從配方,、拉坯,、旋坯,、修坯,、施釉到裝窯燒成,,工藝要求極嚴。旋坯最為艱難,,緊要、關(guān)鍵時刻,,少一刀則嫌過厚,,多一刀則坯破器廢,。
景德鎮(zhèn)甜白釉的燒制成功,,為明代彩瓷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明清時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礎(chǔ)上,才能顯示出它的鮮艷色彩來,。清代對明代白瓷的描述比較具體,,形容白色的有牙白,、奶白、瑩白,,形容質(zhì)感的如象牙,、牛奶,、堆脂或玲瓏剔透,把永樂,、宣德時期的白瓷概括得淋漓盡致,。
甜白瓷若加上劃花工藝,,整個會形成一種鏡中花,、水中月的飄渺意味,很為現(xiàn)代人所鐘愛,,拍場上明代永樂甜白瓷屢創(chuàng)天價,,而且明永樂以后,宣德,、成化包括弘治年間多有甜白精品,,并且康雍乾三朝仿制無數(shù),是以收藏者不但要鑒藏真贗,,辨別永樂甜白的特征也是收藏愛好者的必備功課,。永樂甜白釉的主要特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一是胎體的仰光透視,呈現(xiàn)出極為淺淡的粉紅色,,但又與龍泉窯中粉青有極大區(qū)別,。二是釉面積釉處呈現(xiàn)蝦青色,。
與斗彩雞缸杯類似,傳世成化官窯甜白素瓷多是薄胎,、盤,、碗,、杯多見,。清代后仿不少,,可用明成化款識特征判定年代,。清康熙甜白釉器主要仿永樂,、宣德,、成化,、弘治制品,官窯多署本朝款,,也有署永樂款識。其中薄胎者仿的最多,也最好,。但清代胎料與明代有別,,仰光透視,,閃青白色,,沒有其粉色,,這是區(qū)別明清甜白瓷的重要依據(jù),。
編輯:付裕
關(guān)鍵詞:永樂 甜白 白瓷 斗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