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中國美術學院線下畢業(yè)展不缺席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是近期藝術界一道別樣的風景,??吹竭@些精心創(chuàng)作的作品,每個人都會受到感動和震撼,。這些才華橫溢,、放飛夢想的作品,昭示著學子們對藝術本身的真誠和執(zhí)著,。
在今年各大美術院校紛紛將線下畢業(yè)展移至線上后,,中國美術學院在籌劃完線上畢業(yè)展覽后,仍將在6月28日推出線下展覽,,線下展期為6月28日-7月4日,。據(jù)悉,今年中國美術學院畢業(yè)本科生1768人,,碩士生449人,,博士生66人。
中國美術學院成為迄今為止,,第一個宣布推出線下畢業(yè)展覽的美術院校,。今年“中國美院2020畢業(yè)季”與“浙江音樂學院2020畢業(yè)演出”共同組成第二屆之江國際青年藝術周,主題為“共同生活”,。
2020,,人類正處于全球性的多重危機之中。盡管這個時代有著無與倫比的科技成就,,我們卻依舊孤獨,、困惑與迷茫。網(wǎng)絡時代的彼此隔絕與疏遠也許是原因之一,。在漫長的隔離之后,,我們渴望共同生活;在網(wǎng)絡生存的自我隔離中,,我們需要重新學會共同生活的能力,。共同生活,是一群人無所畏懼地在一起,。共同生活,,更是萬物共生,屬類平等,,感天地,,敬蒼生,察鳥獸之友愛,,曉自然之法則,,在共通性與共同性中,,不逾矩地發(fā)展與生活。
于是,,就有“共同生活”這一主題,。對于“共同生活”這一主題,中國美院官方如此解釋道:“共同生活”包涵兩重意味:作為群類的“共”,,以及人之為人的“同”,。人類之賡續(xù),在于其“樂群”與“共在”,。蠻荒時代,,人類以群居抵御洪水猛獸,憑借共在自我保存,、繁衍生息,。文明時代,人類彼此聯(lián)合探索未知,,在群智共享中自我發(fā)展,、含弘光大。而人類之共在,,在于有“同”且能“同”,。共在依托相同之血親、地緣,、國家與文化,,因之團結凝聚;共在之人亦能存異而求同,,超越地域種族之別而生同情同理之心,?!肮餐睢?,是人之為人的本質,也是文明的起點和目的,。
然而,,今天的我們,卻都是微信啟動頁面那顆孤獨星球上的孩子,。在社交媒體/自媒體的現(xiàn)實中,,人們心甘情愿地自我隔絕于一個個美麗的肥皂泡,在屏幕的自戀與自我唆麻中喂養(yǎng)著虛幻的數(shù)字景觀,。在自媒體的舞臺上,,五光十色,眾聲喧嘩,,自我的演出永不謝幕,,自我的精神內(nèi)核卻日益稀薄,。
萬物互聯(lián),而眾生孤獨,。沒有人可以獨活于世,,但也沒有人可以沒有自己的空間。羅蘭·巴特曾在其《如何共同生活》一書中寫下,,“找到和調整個人于世界的臨界距離,,是我們一生的議題。超出或是小于這個距離,,都會產(chǎn)生危機,。”
共同生活,,是身處社會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議題,。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更是讓我們再一次體會到了共同生活的力量,。
今年年中國美術學院畢業(yè)展各學院有各自的分主題: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分主題為“跬步·高遠”,;繪畫藝術學院分主題為“無別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分主題為“視差之見”,;跨媒體藝術學院分主題為“折疊領域”,;藝術人文學院分主題為“無墻的學園”;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分主題為“生活力3.0”,;設計藝術學院分主題為“危機設計”,;建筑藝術學院分主題為“疫情下的多樣性實驗”;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分主題為“同心共影”,;手工藝術學院分主題為“觀·手藝”,;上海設計學院分主題為“有序·無序”;文創(chuàng)設計制造業(yè)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分主題為“真實的未來”,;國際教育學院分主題為“沒辦法 找辦法”,;視覺中國傳播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專業(yè)基礎教學部+附中分主題為“我和我們”。
“共同生活”中國美術學院推出該主題的線下展,,也注定會引發(fā)全校師生和社會的內(nèi)省與思考,。
在六月的尾巴,在仲夏的前奏,,不如共同去杭州,,共同看一場主題為共同生活的線下展。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主題 線下 畢業(yè) 美術 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