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凱叔”:開一扇窗,,給孩子看更大的世界
2013年,,原央視主持人王凱在微博上寫下“問心而生,,隨性而活”后從央視辭職,“賦閑”期間,他天天給女兒講故事,。這段美好的經(jīng)歷,,也成為后來“凱叔講故事”的雛形。2014年,,王凱創(chuàng)辦北京凱聲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開始以“凱叔”的形象推出經(jīng)典故事,、國學知識等音視頻產(chǎn)品,。隨著“每天三分鐘,國學童子功”這句脆生生的童語成為寶爸寶媽和孩子們的口頭禪,,“凱叔”火了,。
如今,“凱叔講故事”APP已累計播出9000多個故事,,累計產(chǎn)出近7000節(jié)親子及兒童教育課程,,僅自有APP的總播放量就達到40億次以上,用戶平均日收聽時長達50分鐘,。人民網(wǎng)文娛部專訪“凱叔”王凱,,跟網(wǎng)友一起了解“凱叔講故事”背后的故事。
“凱叔講故事”創(chuàng)始人兼CEO王凱做客人民網(wǎng),。人民網(wǎng) 于凱 攝
就它了,!這輩子就干這個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凱叔”與“故事”結(jié)緣,,竟源自小時候一段不美好的經(jīng)歷,。
“大概因為我小時候比較淘,幼兒園老師經(jīng)常打我,??捎幸惶炖蠋熅尤粵]打我,原因是那天我給小伙伴兒們講故事的時候,,大家都很認真地聽我講,,課堂秩序特別好。老師一看課堂秩序這么好,,就坐到一邊織毛衣去了,。”王凱笑著說,。
正是那天的“反?!保o年幼的王凱帶來了極大的鼓舞與自信,。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突然有一天,我居然能代替老師‘上課’了,這是一種多大的尊重”,。這種“被看見,、被尊重”的感覺一下子被激發(fā)出來,變成了王凱小時候的信心支柱,,也在他心中埋下了“講故事”的種子,。
王凱接受人民網(wǎng)文娛部專訪。人民網(wǎng) 于凱 攝
當從央視辭職后,,王凱有了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女兒每天都要纏著他講故事,哪怕不在家也要將故事錄好發(fā)給女兒,。偶然一次,,王凱將錄好的故事分享到幼兒園的班級群,不成想竟然收獲了一批“小用戶”,,孩子們還親切地稱他為“凱叔”,。
慢慢地,“小用戶”越來越多,,需求也越來越多,。為了方便孩子們聽故事,王凱注冊了微信公眾號“凱叔講故事”,,專門發(fā)他講故事的音視頻,。“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好像真的在意我,、喜歡我,,于是我更想把這件事情做好了。再后來,,某一個時刻,,我突然產(chǎn)生了一股沖勁兒——就它了!這輩子就干這個,?!?/p>
說干就干,可給自家孩子講故事和給別人家孩子講故事不一樣,,給一個孩子講故事和給一大群孩子講故事也不一樣,。受眾多了,而且彼此之間可能是完全陌生的,,如何讓所有孩子都能比較容易地接受,,成為王凱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難題。
《凱叔·西游記》宣傳圖
起初,,王凱給孩子們講《西游記》里的故事,,這也是他本人最早接觸到的傳統(tǒng)文化書籍之一,。王凱希望,《西游記》能作為“最淺顯易懂的知識階梯”,,讓三,、四歲的孩子聽起來也沒有障礙。創(chuàng)作早期團隊人少,,改編皆是王凱一人完成,,他用了三年才創(chuàng)作出《凱叔·西游記》,光文案就寫了70萬字,。然而事實證明,,講故事只有文案不行,畢竟講故事終歸要看“實操”,。
“一開始,,我將頭3000字講給女兒聽,結(jié)果不斷地被她打斷,,問我這個是什么意思,那個是什么意思——講到水簾洞的時候,,還問我什么是瀑布,,那你還怎么講?”沮喪之余,,王凱意識到,,自己是在拿成年人的常識去碰撞孩子“第一次認知”,于是他將女兒的問題都寫成答案揉在故事里,,修改后,,再拿著文案到幼兒園講給別的孩子。
“一遍一遍改,,一遍一遍跑,,期間不記得反復(fù)了多少次,直到有一天孩子們在聽的過程中不再發(fā)問,,我就知道這故事,,成了?!蓖鮿P說,。
不斷交互,才能與孩子們同頻共振
“故事不能光聽懂就完了,,還要讓孩子與故事產(chǎn)生共鳴,,讓孩子在故事中有所收獲。什么時候加成語,,什么時候加古詩,,成語和古詩該以怎樣的比例,、密度出現(xiàn),這些都是學問,?!痹谕鮿P看來,給孩子講故事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你需要不斷地與孩子交互,,才能與他們同頻共振?!蓖鮿P在總結(jié)經(jīng)驗時說,,起初,他在講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需要不斷地和孩子溝通,、留心觀察孩子們的狀態(tài):是不是真提出了問題,?是不是全神貫注跟著故事情節(jié)走?即便不能自己到現(xiàn)場,,王凱也會讓團隊將孩子們聽故事的視頻錄下來,,通過看錄像捕捉孩子們的狀態(tài)。如今,,王凱已能在創(chuàng)作前就用孩子的視角審視自己的作品,,這樣創(chuàng)作,自然會事半功倍,。
王凱并不滿足于讓孩子們聽懂故事,。在去年上線的《凱叔·詩詞來了》中,為了讓孩子們捕捉到詩人的真實感受,,王凱團隊將150首詩詞改編成150部戲劇,,讓孩子們對詩詞的意境有更直觀的認知和體悟。為了便于孩子們背誦,,他又將這150首詩改編成150首歌,,每一首歌都根據(jù)詩詞的意境作曲,讓孩子們唱著歌,,就能把詩詞背下來,。
《凱叔·詩詞來了》宣傳圖
“孩子們雖然能懂詩、會背詩,,卻還不知道詩詞背后的知識,。”王凱以李白的《贈汪倫》為例,,說:“忽聞岸上踏歌聲,,什么叫踏歌?古時候踏歌到底是什么樣的,?李白在舟中舉起這杯酒,,酒杯又該如何描述,?這些都是知識?!睘榱俗尯⒆痈玫匚?、消化這些知識,這150首詩詞又“進化”成了150場知識脫口秀,,以孩子們視角來講述詩詞中的歷史故事和文化知識,。
一步一步精進,一步一步深入,。從最初的聽懂,、讀懂,到讓孩子們“唱詩”背誦,,再到學到詩詞中蘊含的知識,,并進行效果驗證,“凱叔”和孩子們同頻共振,、一同成長,。“一首詩可以當作一級階梯,,要讓孩子們站在上面看得到更遠的地方,。”王凱說,。
“窗戶少,我們就做這樣的開窗人”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孩子對故事的理解程度不盡相同,,這在王凱看來,并不影響孩子們聽故事的效果,。
《凱叔·三國演義》宣傳圖
“我們是不是一定要讓此時的孩子理解你想表達的所有東西呢,?未必。我們播下種子,,靜待花開就好了,。”王凱說,,他習慣將自己比作園丁或者播種人,,希望能將這些故事的種子種進孩子們心里,如果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孩子們遇到一些狀況,,能想起當時聽到的故事,,能從中獲得一點治愈,這就是最美好的事情,。
在他看來,,那些經(jīng)典故事,、民間藝術(shù)和通俗文學就像是一扇一扇的窗,每一扇窗他都想拉開,,都想探頭往里面看一看,,想到窗后面的花園中徜徉?!按皯舯澈?,我們已經(jīng)搭建起了一個小花園;在這個小花園背后,,還有整個人類文明搭建起來的更大的花園?,F(xiàn)在,花園是足夠大了,,但窗戶少,,那我們就做這樣的開窗人。至于孩子們最后想進到哪里,、能走到哪里,,他們自己說了算?!蓖鮿P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小就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王凱有著樸素的博愛觀念,。近年來,“凱叔”攜手多個慈善組織積極投身公益活動,,讓留守兒童,、鄉(xiāng)村兒童也能免費享受優(yōu)質(zhì)的兒童教育內(nèi)容,把“窗戶”開到了許多偏遠的山區(qū),。
王凱在云南省昭通市鎮(zhèn)雄縣與當?shù)貎和?/p>
“凱叔講故事”曾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童伴媽媽計劃,,為四川、貴州,、江西三省鄉(xiāng)村兒童送去優(yōu)質(zhì)兒童教育內(nèi)容,;攜手愛佑慈善基金會為云南省昭通市鎮(zhèn)雄縣70個項目點兒童之家及100個重點關(guān)注的困境兒童家庭送去相關(guān)音視頻內(nèi)容;攜手興邦公益基金會,,關(guān)愛山村地區(qū)兒童成長和鄉(xiāng)村教育發(fā)展,,助力山村幼兒園,捐贈的音頻輻射到50-300所山村幼兒園……
談及“凱叔”接下來的發(fā)展計劃,,王凱表示,,除了一以貫之地深耕傳統(tǒng)文化之外,還將按照孩子的成長曲線,,根據(jù)孩子的學習力,、表達力,、審美力、思辨力等眾多維度進行知識和產(chǎn)品的拓展,?!耙灾袊约旱奈幕癁楹诵膬?nèi)容,同時囊括外國文化以及中西方文明結(jié)合的東西,,把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做得更好,。我們希望給孩子的,是更大的世界,?!蓖鮿P說。
編輯:董雨吉
關(guān)鍵詞:王凱 孩子 孩子們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