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冬季總是凍手凍腳 幾道暖方讓你溫暖過冬
編者按:冬季來臨,,許多人都會感覺寒意徹骨,,凍手凍腳,咋能讓自己暖融融的過一個冬天呢,?當然是進補啦,!今天人民健康網就與你侃侃咋用養(yǎng)生食譜來幫助自己驅除寒氣,,溫暖過冬。
姜糖蘇葉飲預防感冒
取生姜3克,、紅糖15克,、紫蘇葉3克;將生姜洗凈,,切成細絲,,與紫蘇葉一起放入杯中,加入紅糖,,用開水沖泡,,蓋上杯蓋燜10分鐘,趁熱服用,,每日兩次,。
方中,紫蘇葉辛溫,可發(fā)表散寒,,宜通肌表,,疏散郁閉的肺氣,理氣合營,,能治療有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或兼見咳嗽、胸悶不舒等癥狀的風寒感冒,,以及患有惡心,、嘔吐、胃痛,、腹脹等癥狀的腸胃型感冒,。與生姜配伍,可增強解表散寒的功效,。紅糖甘溫,,既可溫中散寒,助紫蘇葉,、生姜發(fā)散在表之寒,,又可作為調味品,,緩解辛辣苦澀的味道,。
此外,本方對于懷孕期間惡心嘔吐者,、吃魚蟹之后腹痛惡心者,、小兒肚子受涼嘔吐腹瀉者都有一定效果。在遭受暴雨,、冰雪,、寒風、水濕侵襲后,,泡一杯姜糖蘇葉飲也有預防感冒的效果,。需注意的是,有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滿悶不舒、沒有食欲,、大便黏膩不暢等濕熱內蘊表現的人不宜服用,。
當歸生姜羊肉湯溫中補血
取羊肉250克、當歸15克,、生姜30克,;羊肉洗凈、切塊,用開水焯后瀝干,;當歸,、生姜分別用清水洗凈,生姜切片,;生姜下鍋內略炒片刻,,再倒入羊肉炒至血水干后,與當歸一同放入砂鍋內,,加開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2~3小時,,調味即可,。
當歸生姜羊肉湯出自東漢醫(yī)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方中,,當歸補血調經,、活血化瘀、緩急止痛,、潤腸通便,,其特點是補血不滯血、活血不傷血,,為調經補血第一要藥,。羊肉性溫熱,暖中補虛,、補腎填精,、開胃壯力、散寒除濕,,配伍當歸增強補虛溫陽之力,,既補血又止痛。生姜溫散,,助羊肉散寒暖胃,,且除膻味。三味同用,,組成簡單,、效果顯著、風味獨特,,有溫中補血,、調經散寒的功效。
此方尤其適用于有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小便清長等癥狀的體質虛寒者日常食用,;還可緩解婦女月經推遲或量少、閉經痛經,、經期頭痛,、胎動不安、產后腹痛頭暈等癥狀,;也適用于男性陽痿,、寒疝、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焕先梭w弱,、有各種退行性病變者,,也可常服。另外,,體內寒氣重者可多加生姜,;常發(fā)熱、咽喉腫痛,、口舌潰爛者慎用此方,。
丹參米酒,解腹部發(fā)涼
取丹參200克,、米酒1千克,;將丹參粉碎,用米酒浸泡半個月,,早晚服用,,每次15毫升;或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飯前將酒溫熱服用,。
方中,,丹參味苦,性微寒,,入肝腎二經,,有活血化瘀、涼血消癰,、養(yǎng)血安神的效果?,F代藥理實驗表明,丹參有擴張冠狀動脈作用,,能使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并減慢心率,,對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大有益處。米酒性溫,,不僅通血脈,,還使藥力更強,對因寒所致的心痛,、寒痰咳嗽皆有緩解效果,。用丹參泡酒,尤其適合血瘀閉經,、痛經,,且伴有腹部發(fā)涼的女性服用,也可作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保健藥酒,。此方不適宜孕婦服用。
五味枸杞飲初咳慎用
取五味子50克,、枸杞子50克,、白砂糖20克;五味子用小紗布袋裝好,,枸杞子剪碎,,一同放入砂鍋內;加水1.5升,,用小火煎沸,,濾出藥液倒入杯中,再加白砂糖攪勻即可飲用,。
方中,,五味子味酸甘,性溫,,歸肺,、腎、心經,,有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的功效,,常應用于肺腎兩虛、精氣耗傷導致的肺虛咳嗽,、腎虛體弱,、長期腰痛等證。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肺經,,可滋補肝腎,、明目潤肺,對肺腎陰虛所致虛勞咳嗽有一定緩解作用,。在《本草綱目》中,,白砂糖也是一味中藥,可和中緩急,、生津潤燥,,常用于治療肺虛咳嗽、肺燥咳嗽,。三味共用,,可健脾胃、補肝腎,、養(yǎng)心血,、生津止渴,適用于冬季五臟虛虧,、氣血不足所導致的疲乏無力,、面無血色、腰膝酸軟,、心慌失眠等癥狀,。
需注意的是,咳嗽初起,、大便不成形者慎用本方,,血糖高、糖尿病患者可少用或不用白砂糖,。
紅茶暖胃又驅寒
首先,、紅茶可暖體抗寒。秋冬時節(jié)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減弱,,對能量與營養(yǎng)要求較高,此時泡上一杯紅茶,,可起到防病的作用。紅茶甘溫,,可養(yǎng)人陽氣,,且湯色胭紅,能給人以溫暖的感覺,,紅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暖腹,,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
其次,、紅茶可養(yǎng)胃,。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具有收斂作用,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情況下刺激性更強,,所以有時空腹喝茶會感到不適。經常飲用加糖,、加奶的紅茶,,能消炎、保護胃黏膜,,對治療潰瘍也有一定效果,。但紅茶不宜放涼飲用,那樣就會影響?zhàn)B胃和暖胃效果,,還可能因放置時間過長而降低營養(yǎng)含量,。
第三、紅茶可助消化,。紅茶可以去油膩,、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欲,,并強壯心臟功能,。日常飲食感到油膩和胃脹時,多喝些紅茶,,可以減少油膩,,促進消化。
第四,、紅茶可預防感冒,。實驗表明,紅茶的抗菌力強,,用紅茶漱口可過濾病毒防止感冒,,并預防蛀牙與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與高血壓,。
冬季暖身食物排行榜
1,、 羊肉、牛肉等富含蛋白質和鐵的食物,。蛋白質所含能量的30%會變成熱量從體表發(fā)散出去,,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僅有5%~6%作為熱量散失,脂肪則是4%~5%,。因此,,冬天吃高蛋白質的食物有助機體抗寒,。值得注意的是,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紅肉和動物內臟等還是鐵元素的好來源,。鐵在體內參與血紅素合成,能提高血液攜氧能力,,缺鐵者外周組織的供氧減少,,會因產熱不夠而感到寒冷。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每天吃肉量別超2兩,。
2、 海帶,、紫菜,、海魚等富含碘的食物。甲狀腺素是人體新陳代謝調控的重要激素,,影響著人體的代謝率高低,、生長發(fā)育、神經和肌肉功能,。它能促進身體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轉化成能量,,抵御寒冷,。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如果缺碘,,身體御寒能力會因此降低,。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因此各種海洋食品均為碘的良好來源,,如海帶,、紫菜、海魚等,,冬天應該常吃,。
3、 鮮棗,、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研究顯示,攝取大量維生素C能明顯減少因寒冷而導致的直腸溫度下降,,并可緩解腎上腺的過度應激反應,,增強身體對寒冷的耐受性。柿子椒,、番茄等深色菜,,以及柑橘、鮮棗,、獼猴桃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
4、 粗糧,、綠葉菜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大部分B族維生素在體內起到輔酶作用,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都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維生素B1主要存在于燕麥等粗糧、堅果,、瘦豬肉及動物內臟中,。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蛋黃,、奶制品,、綠葉菜等。富含尼克酸的食物有全麥制品,、糙米,、豆類、芝麻,、花生等,。
5、 辣椒,、姜等香辛料,。在寒冷的冬天,適當吃些香辛料不僅能給大家?guī)砦队X上的享受,,還有助人體抵御寒冷,。比如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產熱潛力,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怕冷,、凍傷等;美國農業(yè)部研究發(fā)現,,飲食中加入肉桂,,能提高身體新陳代謝速度,促進產熱;姜中的揮發(fā)油可加快血液循環(huán),、興奮神經,,使全身變得溫暖。因此,,冬天在烹調時,,可以多放些辣椒、肉桂,、姜等香辛料,。
中醫(yī)教你身體八部位保暖
雙腳。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腳冷則全身冷”,。腎和脾胃的經脈都起源于腳,但由于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血液供應往往不足。自身熱能不夠,,就要求助“外援”,,最好的辦法是每天用熱水泡腳,促進周身血液循環(huán),,使全身都暖和起來,。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同時可按摩腳掌的涌泉穴,,起到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的作用,。鞋襪最好保暖透氣,、吸濕性好。
腰部,。腰部第二怕冷,,它是腎之腑,腎喜溫惡寒,,一旦它覺得冷就會立刻“鬧情緒”,,男性會腰膝酸軟,陽痿早泄,,女性則容易月經紊亂,、痛經等。因此,,無論男女天冷時一定要穿中長外衣,,不要讓腰部裸露,。平時可用雙手搓腰:兩手對搓發(fā)熱后,緊按腰眼處(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凹陷處),,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頭部。頭為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襲,,易引發(fā)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頭部還是最不善于留住熱量的部位,。研究發(fā)現,靜止狀態(tài)不戴帽子的人,,在氣溫15℃時,,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氣溫4℃時,,占60%,。所以,天越冷越要給頭部保暖,,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蓋住前額的。頭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應先到室內慢慢消汗,,避免冷風直吹。此外,,每天清晨梳頭百余次,,使頭皮微熱,有利于頭部經絡氣血通暢,,促進諸陽上升,,氣血不衰。
脖子,。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上承頭顱,下接軀干,還是咽喉要道,,更是心腦血管的必經之路,,這使它“身體”格外嬌貴,一旦受寒,,頸椎病,、咽炎、腦血管病就會接踵而來,。冬天最好穿立領裝,,尤其是老人,外出一定要戴圍巾,,對預防高血壓,、心血管病有好處。
膝部,。膝部受涼可導致關節(jié)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jié)疼痛。保護膝關節(jié)的關鍵是保暖防寒,,戴上護膝,,或選擇膝部加厚的毛褲,注意運動不要過量,。除了冬季,,雨雪天、夏天空調房中也都不能讓膝關節(jié)受涼,、受潮,。
耳朵。耳朵體積小,,接觸空氣的面積大,,熱量很容易散發(fā)。外加耳朵皮膚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護,,極易長凍瘡。因此外出一定要給它們“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堅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約5-10分鐘,。
鼻子,。鼻子也經常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觸冷空氣,,黏液分泌會減少,,毛細血管會變脆,鼻子的“屏風”作用就變差,,從而導致病菌進入肺內,,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幾率。外出時戴個純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圍巾遮擋,,以防上面的細菌或織物纖維進入鼻腔。天冷時,,可每天按摩鼻翼,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搓熱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強鼻部血液循環(huán),提高耐寒能力,。
背部,。背為陽中之陽,如忽視背部保暖,,易受風寒之邪入侵,,耗傷人體陽氣,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氣好的時候,別忘了給后背曬個“日光浴”,,熱流會讓全身舒服,。
按摩穴位幫助身體暖融融
1、 肩井穴
按摩肩井穴不但能夠初進血液循環(huán)還能夠讓你的肩頸部更加的暖和起來,,還可以幫助你緩解頸肩酸痛以及頭重腳輕落枕等等的毛病,。
具體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取坐姿,按摩者站在其身后,,雙手虎口張開,,四指并攏,,自然搭在被按摩者肩井部位,四指與拇指相對用力做有節(jié)律的拿捏動作,。力度不可過重,,時間不宜過久。尤其有高血壓或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可過度,。
2,、 神闕
神闕穴是一個長壽要穴,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將我們的雙手搓熱放于肚臍,,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按揉至發(fā)熱,,這樣做可使我們的腹部溫暖,從而使得我們面色紅潤,,還可以緩解腹痛腸鳴,、水腫膨脹、泄痢脫肛等癥狀,。
3,、 耳朵
中醫(yī)認為“腎開竅于耳”,冬季經常按摩雙耳,,不但能預防凍瘡,,還有助于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以下是三種最常用的方法,。
拉耳垂:用兩手拇指,、食指揉搓耳垂至發(fā)熱,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
提耳尖:用自己的雙手捏住雙耳的上部輪廓,,這樣適當的進行提拉耳尖,在提拉的時候大拇指以及食指順便按揉耳尖,,等到按揉發(fā)熱就可以了,。
摩耳輪:用我們的拇指放在耳輪內側,其余的四指放在耳輪外側,,輕輕揉搓2-5分鐘,,之后往上提捏,只要感覺到發(fā)熱就可以啦,。
4,、 大椎
大椎穴為“三陽”、“督脈”之會,,全身陽氣都在這里交匯,。按摩大椎就相當于打開了全身“暖氣”的總開關。
大椎穴的取法是:低頭時,,頸后最明顯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處,。在家中淋浴時,,可將淋浴頭對著頸后連續(xù)用熱水沖洗,能讓你在寒冷季節(jié)感覺渾身溫暖,。一般淋浴時間不宜過長(不超過20分鐘),,體弱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應酌情減少時間,,水溫在40℃左右為宜,。
5、 陽池
陽池穴,,這個穴位顧名思義就是陽氣聚集的地方,,它位于手腕背橫紋的中點處。刺激陽池穴,,時間要長,,用力要緩,兩手交替按揉,,可緩解手部冰涼的癥狀,。
6、 勞宮
就在我們的掌心里,,有個勞宮穴,,當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就是該穴,。勞宮穴五行屬火,可采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做逆時針按摩,,每穴按10分鐘左右,每天2-3次,,能夠起到暖手助熱,、寧神養(yǎng)心、促進睡眠的作用,。
7,、 足三里
《靈樞》記載:“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寒中腸鳴腹痛……調于足三里,。”秋冬季節(jié)常按揉足三里,,可補中益氣,,讓下肢溫暖。
足三里的取穴方法是:當腿彎曲時,,可以看到在膝關節(jié)外側有一塊高出皮膚的小骨頭,,這就是外膝眼,,從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便是足三里了。按摩時,,一般用拇指指面著力于足三里,,垂直用力,向下按壓,,緩緩揉動,。其余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深層,產生酸,、麻,、脹、痛等感覺,,持續(xù)數秒后,,漸漸放松,反復操作數次即可,。
8,、 涌泉
不少人最怕冷的地方就是腳,穿棉鞋都暖不起來,,我們的腳上也有一個“暖氣”開關,,就是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心,,在足底前1/3凹陷處,,是養(yǎng)生防病的要穴,尤其適合腎虛,、怕冷,、體乏、精神不振的老年人,。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溫暖”,建議每天用雙腳掌對搓,,或用右手搓左腳,,左手搓右腳,堅持按摩可使精力旺盛,,體質增強,,提高御寒能力。(人民健康網綜合自健康報、生命時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家庭醫(yī)生在線、齊魯晚報)
編輯:劉暢
關鍵詞:紅茶 按摩 溫暖 生姜 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