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中國繪畫之式微不在素描造型之累
這有如醫(yī)道,,當國人最初對西醫(yī)的排斥、懷疑,到采用,,證實了中國近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中西醫(yī)結合已是醫(yī)道的新紀元。極高明的中醫(yī)大師,,無一例外承認并采用中西醫(yī)相合而成碩果,。徐悲鴻等藝術大師所采用同樣的態(tài)度,以中庸之見完成了藝道新紀元,。徐悲鴻“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之論點,也普遍被藝林所認同,,這也能從他的作品中得以見證,。然而當我們一代、二代,、三代在遵循徐氏體系繪畫思想踐行的同時,,中國畫尤其人物畫在不知不覺產(chǎn)生著式微,進而歸結“素描”之害,。這種簡單的妄自菲薄的判斷,、推理,既暴露當代某些人文化的不自信,,又暴露出他們的盲目,、無知的武斷。現(xiàn)代的交通,、信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就藝術家而言,對藝術走馬觀花式的考察蒙蔽了我們的思考,。我們看不懂別人的前提也忘掉了自己的存在,。
前不久我和田黎明、趙建成先生在四川博物館看了幾幅徐悲鴻的作品,,其嚴謹?shù)脑煨腕w力得益于他的素描,。但其筆墨內質的呈現(xiàn)卻完全得益于他高超的書法,渾厚蒼潤的魏碑筆氣,,大氣豪邁,,嚴謹?shù)脑煨鸵詴üP意完成。以穩(wěn)(書法),、準(造型),,狠(再書法)盡寫物象之理、物象之魂,。一變明清萎靡輕浮之風,,前無古人,力開新象。所以,,中國繪畫之式微不在素描造型之累,,先在書法式微之過失。書法的式微間接直接地影響了中國繪畫,。另外,,畫家缺乏綜合素質能力的具備,亦是其藝式微的關鍵所在,。徐悲鴻先生曾有言:“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蔽彷叜斔贾?,不可為區(qū)區(qū)沽名釣譽者所偏引。
選擇有利于中國畫學習的因素
徐悲鴻選擇的是歐洲古典素描,,氣質典雅而樸素,。他的素描輪廓善于用曲線表達結構,很有東方韻味,。他畫的馬,、獅子、貓等動物,,有著扎實的素描寫生能力和高超的書法功力,,不然很難達到惟妙惟肖的藝術效果。他的中國畫變革中除具嚴謹?shù)脑煨?,更重要的是借書法之意體現(xiàn)了中國精神,。他用素描解決了古人沒有解決的形的問題,用素描完成了中國繪畫的當代性,。把西方繪畫的優(yōu)秀元素巧妙地合于我們的筆墨中,,進一步借融而達至化。
文能化己,,文能化人,,“化”字固然重要。文化自信是中國人固有的基因,,包容是我們的胸懷,,更是我們民族的大智慧。理清這些,,探究素描與中國畫的關系也就會變得輕松自然了,。所以為藝者手里拿的無論是鉛筆還是毛筆,,畫的是素描還是中國畫都應具備文化上的自信,也就是我們固有的文化基因,?;诖瞬拍茉佻F(xiàn)中國精神,才能理解素描與中國畫的關系,。所以,,真正從藝者從來不怨天尤人,也從不偏見狹私,。
說句實在的,,蘇式的素描我們學到位了嗎?反思歷史才能思考未來,。歐式的素描我們學的是最好的嗎,?是教的問題?還是我們自身的眼力,?像丟勒、荷爾拜因,、安格爾等大師的素描,,他們都注重線性表達,跟中國畫有不謀而合之處,。我們教了多少,?學了多少?為藝者應知行合一,。
徐悲鴻那代人之所以能吸收融合得好,,是因為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理解比較深,是因為人比較強大,。另外我們還要吸收學習丟勒,、荷爾拜因等國外大師優(yōu)秀經(jīng)驗。素描跟中國畫之間的關聯(lián)應該是相互補益的,。我記得一位學者這樣說過,,中國人懂中國畫的太少了,那么外國人看懂中國畫的也就更微乎其微了,。評判素描和中國畫的關系,,其基本前提應該是一位中國畫家,嚴格地說應該是一位有成就的中國畫家,,并且還應對西方素描有過親身的體驗或深入的思考,。“知而不言,,言而不知”我們做不到,,“知而言,,不知不言”小孩子都能做到。素描成就了徐悲鴻,、蔣兆和等這樣的大師,,我們有目共睹。而潘天壽,、黃賓虹等大師,,他們雖然沒有畫過素描,但不畫不等于不理解,。潘先生當年談到素描,,他是以中國的審美去探究理解的;黃賓虹先生的“知白守黑”,,我想也可以說是對“素描”的理解,。
中國畫家如何畫好素描
不管是拿鉛筆還是拿毛筆,都必然具備中國繪畫的內在品質,。去年7月份,,我隨全國政協(xié)書畫室組織的畫家到內蒙古寫生,因為我是花鳥畫家,,剛開始關注更多的還是花花草草,。在草原上一直尋找花花草草中微觀的東西。出于興趣,,拿起鉛筆和幾位人物畫家畫起來,。由于多年對中國畫的理解,寫生的狀態(tài)似乎一直在違背常態(tài)下的素描畫法,,我更多的是強調畫面曲線的變化,,把線條韻律放在首位,忽略了直線的表達,。所以我在畫的時候特別強調曲線,。人物的鼻梁、鼻翼,、上下嘴唇,、耳朵,包括臉形都是在曲線中找變化,,曲線在中國畫中非常關鍵,,這就是剛才談到的韻律,曲線不易僵化,,有利于表達節(jié)奏,、內涵。如果線質出問題了,,那我們表達的對象就有了問題,。所以我在觀察的時候始終以中國畫家的眼光去審視對象,,用中國畫的實踐經(jīng)驗去看對象。比如說素描中的調子,,我在看對象的時候注重模特臉部調子的提煉,。我記得小時候畫素描,老師總說素描最后只有一處不著筆——高光,,現(xiàn)在想可能是誤導,?有些調子我們作畫時眼睛是不應該看到的,這是西方大師素描的一個精華之處,,也是我們中國畫家審美的一種表達,,東西方在這一點上有一致性。高明的畫家都是具有極強的概括和取舍,,滿臉只有高光處無筆痕,,到處都是鉛筆道子,這或許是低級素描吧,?
所以在畫畫時,,科學與藝術,我們必須一起把握,,但關注度應有主次,。不應簡單地把西方的東西照搬過來,我們還是選擇的借鑒,。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編輯:楊嵐
關鍵詞:素描 中國畫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