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發(fā)白未懈青云志 無求無愧在杏壇
———全國政協(xié)委員張水波點滴之中憶恩師
“在人的一生中,最大的幸事莫過于遇到這樣一位良師益友,,為你的事業(yè)指路,為你的問題解惑,,為你的生活解憂。何伯森教授之于我,,就是這樣一位良師益友,。”全國政協(xié)委員,、天津大學管理與經(jīng)濟學部教授,、天津大學國際工程管理學院院長張水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張水波回憶道,,與何伯森先生相識于1988年9月,。當時他是一名大三學生,在天津大學外語系學習科技英文專業(yè),。根據(jù)班主任謝亞琴老師的推薦,他到水利系學習水電國際工程管理試點班輔修,,這個國際工程管理班就是何伯森先生創(chuàng)辦的,。
“初次見到先生是上他主講的國際工程承包課。高高的個子,,消瘦的體型,,目光清澈,講話聲音不高,,但清晰而干凈,,感覺像一個典型的中年知識分子,,但又覺得比知識分子顯得干練。后來我才知道,,先生此時已經(jīng)56歲了,,但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由于我是插班,,其他學生都是來自水利系,,先生還特意在開始上課前表示歡迎來自外語系的同學。這第一堂輔修課就開啟了我與先生30年的師生之情,?!睆埶ɑ貞浾f。
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初,,根據(jù)學校的工作安排,,先生從水利系調到管理工程系,并擔任系主任,。在時任校長吳泳詩支持下,,在管理工程系,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個國際工程管理專業(yè),。
1990年,,張水波大學畢業(yè)。雖然他學習十分努力,,無論是科技英文專業(yè)課程還是輔修的國際工程管理課程,,成績都很優(yōu)異,但當時他只是本科生,,沒敢奢望留校工作,,正為找工作發(fā)愁。
針對當時學校師資匱乏,,先生建議他留校任教,。經(jīng)過先生多次奔走,與學校各部門協(xié)調,、推薦,,最終申請報告得到了領導批準。張水波幸運地成為國際工程管理專業(yè)的一名教師,。
“后來在先生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又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由于是跨專業(yè),,難度可想而知,,每每在自己學習過程中碰到困難而氣餒時,先生總是不斷地鼓勵,,他常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年輕時只有奮斗過,,人生才不會后悔,。”張水波說,,先生常常因為“文革”耽誤的十年而惋惜,,他年近五旬時以非凡的勇氣開始自學英文,并達到了很高水準,。他自己身體力行,,一直激勵著我們,成為我們這些后生進取的精神動力,。退休后,,先生仍然筆耕不輟,寫下大量的國際工程管理學術著作和論文,,一直到去世前一年,,還出版了學術專著。
作為國際工程管理學科創(chuàng)始人,,先生一直關心著國際工程管理人才的培養(yǎng),。2012年初,張水波與先生的幾個弟子及社會上一些同仁希望能成立一個何伯森國際工程管理教育基金,,以獎勵優(yōu)秀學子,,激勵他們從事國際工程事業(yè),同時也作為先生的80壽誕賀禮,?!爱斘蚁蛩麉R報這一想法時,他非常高興,,當即表示自己也要為該基金捐款,。”讓張水波記憶猶新的是,,2012年11月份下旬的一天,,由于辦公樓電梯故障,已經(jīng)80歲的何老師與師母洪柔嘉教授爬了六層樓,,氣喘吁吁來到他的辦公室,,雙手顫抖著將裝有5萬元現(xiàn)金的紙袋交到他手里,說這是他個人為基金的捐款,。
張水波依然記得,,在何伯森國際工程管理教育發(fā)展基金啟動儀式上,先生回憶了自己兒時遭遇日寇侵華,,烽火連天,深感國家積貧積弱,,不禁熱淚縱橫,,幾度哽咽的場景,。“他真誠地表示,,自己的夢想就是能為我國國際工程專業(yè)提供更多的專業(yè)人才,,為中國國際工程享譽世界作出貢獻。希望該基金的設立能夠鼓勵更多的學生潛心研究,,為中國的國際承包工程作出更大的貢獻,。”
何伯森先生在自己的一本著作后記中寫道:“光陰似箭,,一轉眼,,跨入了‘80后’的行列,回顧20多年來在兩個新的領域學習,、工作的過程中,,我把對事業(yè)的夢想納入追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華夢中去,,充分地享受著為事業(yè)而拼搏的幸福和快樂。我想,,這就是人生,。”這是先生的文字,,也是他一直以來踐行的準則,。
張水波說,我只是他對眾多學生悉心培養(yǎng)的一個縮影,。如今我自己也成了一名骨干教師,,在教學與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自己的主講課程《國際工程合同管理》也成了國家級精品課和雙語課示范課,,研究成果也獲得了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天津市科學技術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2006年被評為教授,,并在2018年成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拔夷苋〉眠@樣的成績,,離不開恩師何伯森教授的教導與支持?!睆埶ㄈ缡钦f,。
何伯森先生逝世兩周年了,他那胸懷大局的家國情懷,傾注大量心血培養(yǎng)國際工程人才的高尚品格,,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成為激勵工管學子的不竭動力?!翱梢愿嫖肯壬氖?,如今,國際工程管理學子已山花爛漫,,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成為我國奮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睆埶ㄗ詈笳f,。
編輯:秦云
關鍵詞:張水波 恩師 何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