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寒門子弟向上流動更順暢
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一些農村家庭舉全家之力,,甚至不惜砸鍋賣鐵,,是否值得,?最近幾年,,這個原本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經常被拿到輿論場中討論,。
問題的背后是社會心態(tài)的變化,。隨著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大學生身上“天之驕子”的光芒確實不再像原來那么耀眼,。考上大學,,并不意味著從此衣食無憂,、飛黃騰達。有人通過簡單的比較得出結論:普通大學生畢業(yè),,月工資可能也就三五千元,,還不如工地上的“搬磚”工人,因此農村家庭不如早早讓孩子進入社會工作,。
然而,,這樣的比較是片面的,,由此推出的結論也是狹隘的。盡管,,有沒有上過大學已不再是影響收入高低的決定性因素,,但教育為年輕人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卻是過去,、現在,、將來,始終不變的法則,。
在電影《中國合伙人》中,,有一個橋段讓人印象至深:留學國外的主人公在餐館打工補貼生活,遭受老板娘的苛刻對待,,一位好心的顧客悄悄給他小費,,還說,“你還年輕,,會走得很遠,,而她一輩子只能呆在這里”。很多人都有年輕時受人白眼,、遭受挫折與磨難的經歷,,是教育讓他們成就理想,抵達人生事業(yè)的遠方,。
治貧先重教,,發(fā)展教育是減貧脫貧的根本之舉。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必須讓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呈多層次發(fā)展格局,。推進教育減貧,,不僅要讓貧困子弟上大學,更要為優(yōu)秀貧困子弟上一流大學創(chuàng)造條件,。不管是通過遠程直播教學等技術手段,,還是開展師資交流、鼓勵師范生到農村任教,,要確保農村孩子在基礎教育階段享有公平的機會,,不讓他們在起跑線上落后。
有學者根據宏觀數據和計量模型估算了主要投資的減貧回報,。其中,,教育投資的減貧力度較大,每萬元投資平均減少9.62個貧困人口,,超過基礎設施建設對減貧的影響,。當然,,體現教育減貧的效果需要較長的時間,不像其他投資那樣“立竿見影”,。對于教育減貧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立足于精準,堅持科學性,,追求實效,。無論如何,只有教育水平真的搞上去了,,才能深刻地改變一個民族,,才能為國家的長遠穩(wěn)定發(fā)展注入強勁的動力。
新的產業(yè)革命,,需要更多有知識的人發(fā)揮才干?,F在,高學歷者在產業(yè)一線工作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那種認為打工就是到工地上“搬磚”的想法早已過時,。哪怕是送快遞,知識也能發(fā)揮重要作用,,延邊大學一位博士生因為家境貧寒兼職送快遞,,自創(chuàng)快遞編號法,工作效率達到普通快遞員兩倍以上,。太多的例子證明,在現代社會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工匠”,,離不開知識和教育,。
其實,讓寒門子弟向上流動,,教育依然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環(huán)節(jié),。每年高考之所以舉國關注,不光因為它寄托著人們對教育公平的期許,,也因為它傳承著教育改變命運的執(zhí)著信念,。一代又一代寒門子弟,因為獲得了接受優(yōu)質教育的機會,,跨越大江大河,,邁向美好生活的彼岸。
讓教育資源從“高地”流向“洼地”,,縮小教育的地區(qū)差距,,需要政府與社會各界不斷地投入。為求學路上遇到經濟困難的學生掃清障礙,,需要有為者盡到擔當,?!凹矣写髮W生窮5年”的現象或客觀存在,這固然只是一時的困難,,但為貧困家庭撐一把腰,、助一臂之力,為他們減輕后顧之憂,,無疑能幫助他們作出正確的選擇,,讓他們沿著理想的道路走下去,堅信接受教育的意義,,確立正確的人生航標,。
當前,我國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已經實現“三個全覆蓋”,,即各個教育階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貧困學生無論在哪個地方,,無論在哪所學校,都能得到相應的資助,。農村學生在求學中遇到經濟問題,,已經可以通過政府、社會的多種途徑來解決,,而不是把家庭當作唯一的依靠,。當下,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等多元化的資助政策體系,也在為貧困學生自立自強打開一片藍天,。
抱怨和吐槽總是容易的,,但改變只有依賴基于現實的努力。我們要始終認清,,教育是維護社會公平的底線,,無數農村學子從課堂走出去,擁抱遠大前程,。在各方面的幫扶下,,堅信知識改變命運,沒有什么坎兒是邁不過去的,。哪怕寒潮苦雨,,哪怕狂風巨浪,只要教室里的那一盞燈還亮著,希望就在,,人心就能篤定,,夢想就不遙遠。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育 子弟 貧困 寒門 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