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從一件“官窯”直頸瓶說起
關于這件直頸瓶,,相關著錄及V&A官網(wǎng)的說明均標為“官窯”,年代則為“南宋晚期至元代”(圖1),。雖然實物未曾上手,,但從造型,、胎釉上判斷,筆者認為該瓶系龍泉所燒,,且年代為南宋早期,。
圖2 “官窯”直頸瓶,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
仔細端詳,,瓶呈小盤口,,束頸,膽形腹,,圈足較高微外侈,,鐵足,足端修胎規(guī)整,。黑胎,,胎骨細薄,質(zhì)堅,,釉色粉青泛黑,,質(zhì)溫潤,開片疏朗,。(圖2)
與南宋官窯器相比,無論胎質(zhì),、釉質(zhì)均存在一定區(qū)別,。具體來說,胎骨質(zhì)地上南官較疏松,,而此器較堅硬;釉質(zhì)上南官質(zhì)感偏乳濁,,而此器偏玻璃質(zhì)感。另,,遍查杭州老虎洞,、郊壇下兩處南宋官窯遺址出土器物,均找不到相同或類似造型標本,,而龍泉窯中已發(fā)現(xiàn)同類造型及殘片標本,,更有大量類似胎釉特征的瓷片出土。
與普通龍泉窯直頸瓶相比,,式樣區(qū)別明顯,。具體來說,普品器式比例較中庸,,高度以15厘米左右最為常見,,筒形直頸稍長而細,多作球形腹,,圈足較低且直,。而此器瓶式偏寬矮,,高僅13.4厘米,最大腹徑卻達8.6厘米,,頸部與膽形腹自然過渡,,頸腹飽滿豐碩,圈足則高挑顯眼,。龍泉窯直頸瓶燒制數(shù)量較多,,但這類寬矮型直頸瓶非常罕見。從多例窖藏及墓葬等可靠器例分析,,此類寬矮型膽式腹直頸瓶在燒制時間上應早于中庸型球式腹直頸瓶,。前者在式樣上更接近銅器、金銀器,,其燒制時間在南宋早中期,,后者更似變體,以南宋晚期至元初產(chǎn)品為主,。
對于這類直頸瓶的用途及名稱等相關問題,,可進一步參考筆者拙文《龍泉窯“箸瓶”小考》(參見《龍泉窯論文集》,中國華僑出版社,,2017年),。
圖3 南宋龍泉窯黑胎直頸瓶及底圖,麗水市處州青瓷博物館藏
圖4 南宋黑胎青釉盤及器底對比圖,,麗水市處州青瓷博物館藏
圖5 南宋早期類官殘底標本,,麗水市處州青瓷博物館藏
編輯:楊嵐
關鍵詞:直頸瓶 官窯 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