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一抔凈土慰故魂
——山東沂水縣“逝有所安”殯葬改革探秘
這是一場涵蓋所有殯葬環(huán)節(jié)全部免費的改革。
這是一場破天荒的關乎每個人“身后事”的探索,。
這是一場讓群眾直接受益,、吹來一陣移風易俗清風的大膽嘗試。
就是這場被稱為“小墳墓”展示“大民生”的改革,,引發(fā)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頂級媒體以及山東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將之稱為中國基層殯葬改革的“地方樣本”,。
誰曾想到,率先攪動中國基層殯葬格局的這場改革來自山東沂蒙山區(qū)腹地的一個相對欠發(fā)達縣——沂水,。
65元辦好了“身后事”
4月5日正值清明,,盡管垂柳吐翠,春花初綻,但倒春寒還是讓小縣沂水細雨蒙蒙,,略帶涼意,。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h城西北方向規(guī)劃建設50畝的跋山公墓依山傍水,一排排整齊的墓穴背北朝南,,墓碑上擺放的束束獻花,,表達著親人的追思和悼念。
“今年是我們縣實施殯葬改革后的第一個清明節(jié),,政府花錢買了不少鮮花送給前來緬懷親人的民眾,,用以倡導鮮花祭、植樹祭等文明祭掃,?!币仕h沂城街道黨工委書記于民告訴我們,當地殯葬改革以來,,他們街道建有4處公墓,,主要針對街道內企事業(yè)單位、下崗人員和低收入者家庭的“身后事”,。目前,,轄區(qū)720名逝者百分百入了公墓,僅安葬在跋山公墓的就有356人,。
地處魯南的沂水縣人口115萬,,按照2015年國家統(tǒng)計的人口死亡率7.11‰計算,該縣每年大約有7500-8000人去世,。由于人多地少,,“死人與活人爭地”的問題較為突出,加之逝前修墳制棺,、骨灰裝棺再葬和喪事大操大辦等舊習,,群眾喪葬負擔沉重,特別是農村貧困群眾,、城郊失地村民,、下崗職工等一些低收入群體面臨“死不起”的問題,很多人不堪重負,、苦不堪言,。
2017年5月10日起,沂水在國內率先實施了以“殯葬全免費”為核心的殯葬改革:對具有沂水籍戶口,、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殯葬過程中涉及的遺體運輸費,、火化費、骨灰盒費和公益性公墓墓穴使用費全部免除,,由縣鄉(xiāng)兩級財政承擔,。
“殯葬改革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是各級黨委政府,、全社會普遍關切關注的熱點,、焦點和難點?!鼻迕鞴?jié)當天,,人民網記者遇到身著樸素的沂水縣委書記薛峰時,他正冒雨帶著相關人員在跋山公墓走訪,。
“我們把沂水改革的第一刀砍向了沿襲數千年的殯葬體制,既是回應社會關切的需要,,也是推進移風易俗,、促進鄉(xiāng)風文明的需要。要解決一家一戶想辦而辦不成的事,,我們黨委政府責無旁貸,。”看著不遠處正在掃墓的群眾,,薛峰說,,“沂水縣的殯葬改革到5月份就整整一年了,從這一年的實踐來看,,我們趟出了一條基層殯葬改革的有效路徑,,得到了群眾擁護認可并自覺參與?!?/p>
沂水縣前南社村的袁麗,,丈夫今年2月28日不幸因病去世,留下兩個孩子和數萬丈夫治病時欠下的債務,。在過去,,安葬會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但在沂水縣“殯葬全免費”的政策下,,逝者殯葬涉及的所有費用全部由政府財政買單,,袁麗只花了65元購買了些許祭祀用品,就解決了逝者的“身后事”,。
在沂水,,以前安葬費少則一萬多元,多則幾萬,、十幾萬元甚至更高,,現在至多花費一千到幾千元的親戚接待等費用就可以圓滿辦好喪事,。截止目前,該縣已有7770多戶家庭享受到了殯葬全免費政策。
當地群眾說,,現在沂水人去世后,,不管是當過領導干部還是企業(yè)老板,也無論是普通老百姓抑或家境貧困者,,他們死后火化爐是一樣的,、骨灰盒是一樣的、墓穴是一樣的,、墓碑也是一樣的,,只有先來后到之別,絕無高低貴賤之分,?!耙仕h委縣政府為群眾辦了一件大好事,讓逝者體面地,、有尊嚴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殯葬 公墓 改革 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