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斷增強法律意識
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不斷完善法律體系,但寫在紙面上的法律條文要真正發(fā)揮作用,,還需要全體公民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需要每一個行為主體牢固樹立法治信仰和法律意識。行為主體的法律意識強,,表現(xiàn)為對自身行為的法定自由和限度有充分認識,,對法律規(guī)范自覺遵循。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決定著行為主體對法律規(guī)范的理解程度,,直接關系行為主體能否依法開展活動,、遵守法律規(guī)范,進而對整個國家的法治狀況產(chǎn)生重大影響,。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離不開法律意識的養(yǎng)成,、社會主義法治信仰的確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都需要增強法律意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社會法律意識明顯增強,。但也要看到,,不少人并沒有深刻理解法律這種社會規(guī)范,其行為沒有完全做到依法而動,。還有一些人雖然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但對法律采取工具主義的態(tài)度,法律對自己有利時就利用,、不利時就繞開,。這些現(xiàn)象妨礙了法律公正,損害了法律權威,。推動全社會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必須找準重點,,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
提升法律教育地位,。法律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離不開積極的教育培養(yǎng)。一個人如果不了解法律所規(guī)定的權利和義務,,越出法律規(guī)范的界限,,就會侵犯他人、集體的權利,,以法律為基礎構建起的社會共同生活秩序就難以維持,。因此,培養(yǎng)行為主體的法律意識是一項事關全局和長遠的基礎性工作,,在國民教育中提升法律教育的地位意義重大,。一直以來,我國堅持普法“從娃娃抓起”,,全國大,、中、小學開設法治教育課程,,聯(lián)通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治教育網(wǎng)絡不斷完善,。但是,,法律教育的力度與培養(yǎng)法律意識的需要還有不相適應的地方,義務教育階段的法律教育深度有待加強,;高等教育階段思政課中的法律內(nèi)容比較薄弱,,還可以考慮開設專門的法律必修課來傳授更多法律知識、培育法律意識,。
強化權力主體依法履職,。增強社會法律意識,領導干部是關鍵,。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厲行法治上當模范、作表率,,帶頭強化對法治的追求,、信仰和執(zhí)守,真正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變成想問題,、辦事情的思想自覺和行為習慣,。凡涉及權力運用,都要考慮是不是有法律依據(jù),、有什么樣的程序要求,、是否符合立法目的,、違法時誰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只有領導干部依法用權,、模范守法,,才能鞏固公民認識法律、相信法律的意識,,促進公民遵守法律,、通過法律維護權利。
促進德法交融,。增強法律意識,,需要在法律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形成遵守法律的愿望與習慣,,進而使遵守法律成為一種內(nèi)在素質(zhì)與自覺行為,。如果一個人的主觀愿望與法律相吻合,他就不會感到法律是對自己的約束,,而會在法治軌道上享有自由,。但這樣的境界并不是輕輕松松就能達到的。有時候,,違法行為會產(chǎn)生巨大收益,,對行為主體構成很強誘惑。這時能在主觀上起到約束作用的,,就是對法治的信仰,。法治信仰堅定,在不當利益誘惑面前就會有較強定力,。道德對法律有很強的引導,、支撐、涵養(yǎng)作用,。應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展社會主義法治的道德內(nèi)涵,,讓正義得到伸張,、善良得到弘揚,讓人們的生活在法律的保障下更加幸福安康,,促使法治權威真正成為人民內(nèi)心的真誠信仰,。
(作者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副教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法律 法治 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