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訊息書畫訊息
紀年漢畫像石:漢代社會的縮影
畫像石是中國古代祠堂,、墓室上的裝飾畫石刻,,濫觴于西漢,,興盛于東漢,,三國以后急劇衰落,故通稱漢畫像石,。漢畫像石內(nèi)容豐富,,取材廣泛,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狀況,、風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是一幅別開生面的歷史畫卷,,被稱為“漢代社會的縮影”和“東方藝術的瑰寶”,不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藝術品,也是研究漢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重要資料,。
滕州是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漢代畫像石中時期最早,,延續(xù)時間最長的地區(qū)之一,它起于西漢武帝時期,,迄于東漢末年,,延續(xù)時間達三百余年,遍布滕州全境,,遺存極其豐富,,更為難得的是滕州出土了一批紀年畫像石,比較著名的有“永元十年”“延光元年”“元嘉三年”等,,這為研究漢畫像石分期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
圖1永元十年執(zhí)笏圖畫像石
一、 永元十年執(zhí)笏圖畫像石(圖1):原石為長方體立柱,,石縱93,、橫24、厚12厘米,。屬東漢中期,,出土于山亭區(qū)堌城,屬國家一級文物,。正面圖像分三層,,上層為長方形邊框,邊框內(nèi)刻有題記四行,,可識別的60余字,,中層一執(zhí)笏人物;下層為一長方形邊框,邊框內(nèi)飾以菱形紋;右側面為一長方形邊框,,邊框內(nèi)飾以菱形紋,。圖像雕刻技法為剔地平面線刻。題記釋文“以十一年十月十五日□,,此□□如禮,,后子孫無以□日祠,使石工書顏文羽昆弟六人,,弟仲文,,伯先仲京少文,母以永元十一年七月廿七日□□不幸,,母年八十七”,。
永元十年為公元98年,是東漢和帝劉肇的年號,至今已經(jīng)1900多年,。據(jù)題記釋文可知永元十一年應為祠堂刻石的年代,,而永元十年為顏氏兄弟母親去世的時間??虏粼凇峨h金石志》中對其題記進行考釋“右顏文羽昆弟六人刻石,,近出山東滕縣城東城頭村,邑人楊知性訪得拓本,。石作長方形,,分三層:上層刻字;中層畫像,為人形;下層匡郭,,中無字,。中、下兩層左右依稀似有字跡,,石泐已甚不能確定也,。惟上層字雖可辨,而刻畫簡率不能悉識,,其文從左而右凡四行,,詳為辨釋,略得其大意,,為顏氏昆弟母墓刻石,,蓋亦石堂之類。其云:使石工書者,,六人中皆不能書,,而石工所書又不能工??梢娭谱髦畼懵c樊敏碑出于石工劉懆息盛之手者,,文野有霄壤之判矣。甲申(民國三十三年,,即1944年)四月膠西柯昌泗,。”據(jù)了解,,城頭區(qū)農(nóng)民宋德珠的父親收藏顏氏紀年畫像石后,,一直秘藏在家中,有人雖多次登門求其轉讓出高價而不賣,?;哪甏狐S不接之際,拓得幾幅拓片到滕縣古會上去賣,,用以養(yǎng)家糊口,。日軍侵華期間,,四處收掠文物,宋德珠的父親將珍石壘了豬圈墻,,因此才躲過日軍浩劫,。1978年宋德珠將其父收藏的畫像石,用獨輪車推到縣城,,捐獻給了縣博物館,。
圖2元嘉三年對弈圖畫像石
二、 元嘉三年對弈圖畫像石(圖2):原石縱83,、橫210,、厚14厘米,,屬東漢時期,,出土于滕州市姜屯鎮(zhèn)駐地,屬國家一級文物,。畫面不分層,,中間為閣,上立一朱雀,,閣內(nèi)中刻二人六博,,四人觀看;閣兩側為闕,上各有一鳥屹立,,左闕外有一馬吃草,,兩旁刻有各種猛獸。畫面布局飽滿,,雕刻技法為弧面淺浮雕,,動物施加陰線,石左上方有豎排三行隸書題記“元嘉三年二月廿五日,,趙寅大子植卿為王公,,永和更立,負土兩年,,俠憤相顧若攜,,有孫若此,孝及曾子,。植卿惟刻心念,,始增龍成墳,不肩一毋,,獨雇石,,直克義,以示祠后,,石□傳存,,相法其孝。”據(jù)題記可知,,元嘉三年二月廿五日,,趙寅的太子植卿王爵之位,是在永和年間立的,。趙寅去世已埋葬兩年,,是兒子找人取土堆墳的,將來的孫子也會這樣做的,,因此,,他們對先人的孝道和曾子一樣。今植卿為了銘記時刻不忘先人,,獨自肩負,,重新給先人墳塋增土堆墳,并刻石表明所顯現(xiàn)的孝道和事情,,放置于墓祠之后壁,,用石料來延年長久,希望子孫后人仿效做法,,把此孝道流傳下去,。(桂冰冰 肖守強)
編輯:楊嵐
關鍵詞:紀年漢畫像石 漢代社會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