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合理用藥合理用藥
知柏地黃湯解煩熱盜汗
“煩熱盜汗”指發(fā)熱伴有心煩,或煩躁兼有悶熱,,且睡夢中容易出汗,常見于50歲左右的更年期女性。中醫(yī)認為,,當人體內陽氣相對陰氣更旺盛時會產生內熱,可致煩熱,;熱盛迫津外泄,,則見盜汗。腎主五液,,入心為汗,,腎陰虧耗,熱象明顯時,,最容易出現這種癥狀,。患者還常表現為舌紅少苔,,脈細數,,常伴身體消瘦、面色潮紅,、腰膝酸軟等癥狀,。治療上以滋陰降火為主,。
在此介紹一個滋陰降火的代表方“知柏地黃湯”,主治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導致的虛熱盜汗,、腰膝酸軟、頭暈目眩,、消渴,、遺精、小便淋瀝,、舌紅少苔等,。具體為:取熟地黃、知母,、黃柏各24克,,山茱萸、干山藥各12克,,澤瀉,、茯苓(去皮)、丹皮各9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重用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主藥;山茱萸可補養(yǎng)肝腎,、澀精;山藥固腎,、補脾胃,,此三藥可補三陰。澤瀉利濕降腎濁,,減熟地之滋膩,;茯苓淡滲脾濕,助山藥健運,;丹皮清虛熱,,可制山茱萸之溫澀,此三藥三泄,,為佐藥,。知母苦寒,清熱瀉火,;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是清泄下焦的要藥,此二藥合用,,清熱之力更明顯,。
在生活中,陰虛體質的人要少吃熱性食物,,如辣椒,、蔥、姜,、蒜,、胡椒、芥末等辛辣食物和人參,、黨參等補品,,以及羊肉、牛肉等,。魚,、青菜和其他海鮮利陰,可多食用,。如果有蒸桑拿的習慣,,也建議改掉,以免陰液虧損,。中醫(yī)導引法中有“哈字功”,,深吸氣,張口呼氣吐“哈——”,緩緩地把氣呼出來,,有助于寧心安神,、散熱解郁。(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醫(yī)學實驗中心副研究員 代金剛)
編輯:趙彥
關鍵詞:知柏地黃湯 解煩熱 盜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