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水資源稅之后,下一個征稅的自然資源會輪到誰?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胡璐、韓潔)作為我國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2017年12月1日起,水資源稅改革范圍將從一年半前率先試點的河北省擴大到北京、天津,、山西等9個省區(qū)市,這意味著頭頂“綠色”標簽的資源稅改革再次闊步向前,。
資源稅,,顧名思義是以自然資源為征稅對象的稅種,其主要目的是調節(jié)資源級差收入,,促進資源節(jié)約使用,。
為促進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遏制資源亂挖濫采,,早在1984年,,我國開始對境內從事原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產資源開采的單位和個人征收資源稅,。此后征收范圍進一步擴大,,并實行從量定額計征方式,但這種計稅方法已不適應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構建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的要求,。
2010年6月1日,,我國率先在新疆開展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這一更有利于節(jié)約資源的計稅方式,,拉開了新一輪資源稅改革的序幕。
隨后的6年中,,資源稅的改革范圍逐步擴大,,改革品目不斷增加。2011年11月1日,,油氣資源稅改革擴至全國,;2014年12月1日,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全面實施,,同時清理涉煤收費基金,;2015年5月1日,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覆蓋稀土,、鎢,、鉬三個品目。至2016年7月1日,,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全面推開,,新增對鐵礦、金礦,、石墨,、海鹽等21個稅目由從量定額改為從價定率計征,對未列舉名稱的其他金屬礦和其他非金屬礦的大多數(shù)礦種,,也全部實行從價計征,。
在全面對礦產資源等不可再生資源征稅基礎上,我國將改革目標投向水資源,。2016年7月1日,,根據(j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國在地下水超采嚴重的河北省率先啟動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并從2017年12月1日起將試點范圍首批擴圍至北京等9個省區(qū)市。
在諸多資源中,水資源無疑是我國嚴重短缺的產品和制約環(huán)境質量的主要因素,。我國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8萬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尤其華北地區(qū)供需矛盾較大,,地下水超采總量及超采面積占全國二分之一,。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此次試點擴圍地區(qū),,其水資源豐枯程度不一,、取用水類型多樣,具有一定代表性,。擴大試點有利于更好運用稅收杠桿調節(jié)作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為全面推開水資源稅制度積累經(jīng)驗,。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資源稅改革”“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占用各種自然生態(tài)空間”。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必須堅持節(jié)約優(yōu)先,、保護優(yōu)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空間格局,、產業(yè)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是我國重要的生態(tài)資源,。財政部明確表示,,待條件成熟后,擇機在全國全面推開水資源稅改革,。繼水資源之后,,還有哪些自然資源會納入試點范圍?
事實上,,早在去年啟動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前,,2016年5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fā)布的《關于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的通知》就明確提出,,要逐步將其他自然資源納入征收范圍,。
鑒于森林、草場,、灘涂等資源在各地區(qū)的市場開發(fā)利用情況不盡相同,,對其全面開征資源稅條件尚不成熟,各地區(qū)可以結合本地實際,繼續(xù)探索對森林等自然資源征收資源稅的政策,。(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水資源稅 征稅的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