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點評書畫點評
宋人《長橋臥波圖》扇面賞析:無畫處皆成妙境
宋 佚名 長橋臥波圖 絹本設(shè)色 23.9x26.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長橋臥波圖》繪朱紅長橋一座,,橫臥江面,兩岸房舍成群,古塔高聳,,樹影婆娑,。河面水波漣漪,舟船點點,以破長橋的呆板形體,。遠(yuǎn)方云霧中露出銀裝素裹的山峰,分外妖嬈,。全圖用筆精工,,設(shè)色艷美,構(gòu)圖空闊浩渺,,意境深遠(yuǎn),。畫中高架平湖的木橋刻畫精微,與波瀾不興的水紋相映成趣,。畫面大片的空白使得作品兼具堅實與空靈之美,,虛實相生的藝術(shù)效果給觀者以“無畫處皆成妙境”的想象空間。
宋 佚名 長橋臥波圖 局部
《長橋臥波圖》原載《紈扇畫冊》,。無款印,。畫中鈐有「儀周珍藏」印一方,說明此圖曾為清人安岐收藏,,見《石渠寶笈三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九冊著錄,?!堕L橋臥波圖》曾收錄由鄭振鐸、張珩,、徐邦達(dá)編著的《宋人畫冊》,,其中著錄云:“此圖原載《紈扇畫冊》(見《石渠寶笈初編》)。無名氏作,。于尺幅之間,,具無窮的深遠(yuǎn)之致,是南宋早期畫院中的高手之作,?!?/p>
宋 佚名 長橋臥波圖 局部
有學(xué)者考證,《長橋臥波圖》中所畫長橋即為吳江垂虹橋,。按乾隆《吳江縣志》綜合弘治,、嘉靖、康熙吳江志書記述垂虹橋與垂虹亭:“宋慶歷八年(1048),,知縣李問,、尉王庭堅以木為之……元至元十二年,都元帥寧玉重建,,下為八十五(木翁),,大德八年,,平章事阇里增置一十四(木翁),共九十九(木翁),?!?“垂虹亭在長橋上。宋慶歷八年,,知縣李問,、尉王庭堅創(chuàng)建。治平中,,知縣孫覺修,。”
宋 佚名 長橋臥波圖 局部
此畫名為《長橋臥波圖》,,而吳江諸志皆載:“利往橋,,一名垂虹橋,俗呼長橋,?!薄堕L橋臥波圖》畫右起為一庭院,間以雜樹,。后即垂虹橋,,木構(gòu)朱漆,約畫三十八(木翁),,橋兩堍各樹高桿兩根,。中為垂虹亭,五屋聚攏成十字形,。橋上走馬,、行人匆匆。橋后湖水萬頃,,客舟點點,,遠(yuǎn)山隱隱。橋左,,有一寺院,,中有佛塔,與乾隆《吳江縣志》中所述寧境華嚴(yán)講寺相同,,其中特別記述道:“宋元祐四年(1089),里人姚得瑄施錢四十萬緡,,建浮屠七級,,高十三丈,形方,,故名方塔,。”長橋東,有寺有塔,,此時此景者,,唯有垂虹橋?!堕L橋臥波圖》可能是垂虹橋最早的畫影,。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長橋臥波圖 長橋臥波 《長橋臥波圖》扇面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