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現場頭條書畫現場頭條
丹青不負少年頭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鑒析
故宮博物院的午門展廳最近一段時間又排起了長隊,,這一次,,是因為北宋時期一名十七八歲少年的天才之作———《千里江山圖》,。
此次展覽,,故宮博物院以《千里江山圖》扛鼎,,又從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敦煌研究院和中國美術館借展,,力圖全面地呈現青綠山水畫的演變歷程,。但是,,關于王希孟、關于《千里江山圖》,,千百年來,,傳聞頗多,一直以來,,也是學界關注的重點,。
本刊特別邀請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余輝與讀者同賞經典,,品鑒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第七段
北宋畫學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卷(絹本青綠,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是故宮博物院“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里最重要的銘心絕品,。這就不得不提及宋徽宗開辦的皇家繪畫學校——畫學,,王希孟就是這所學校的碩果之一,。
北宋有過三次興學的高潮,每一次都與當朝宰相密切相關,。第一次是范仲淹的慶歷興學,;第二次是王安石的熙寧、元豐興學,;第三次是蔡京的崇寧興學,,一方面大肆實行文化專制,另一方面大力培植文化,、藝術人才,。北宋畫學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建立起來的。宋徽宗管理藝術具有一定的計劃性和前瞻性,。為了提高未來翰林圖畫院畫家們的藝術功力,,建立了畫學,這不能不說是一項很有見地的文化功業(yè),。在當時,,與畫學一起開辦的還有書學、算學,、醫(yī)學等,,時稱“四學”,形成了相當的規(guī)模,。
崇寧三年(1104年),,在蔡京的大力迎合下,宋徽宗創(chuàng)建了畫學,,隸屬國子監(jiān),,大觀四年(1110年),由翰林圖畫院統(tǒng)領,。入學者所學的繪畫科目為佛道,、人物、山水,、花竹,、鳥獸、屋木等,,力求造就出一批畫藝廣博,、寫實力超群的御用畫家。畫學機構還十分重視提高學子們的文化素養(yǎng),,向他們教授有關上古史,、文字學和音韻學等方面課程,。
為了提高諸生的繪畫技藝和構思能力,徽宗親自出題招考取士,,往往以詩句為題要求學子們曲盡其意,、遐想無限。特別是“考畫之等,,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態(tài)形色具若自然,筆韻高簡為工”(《宋史·選舉志三》),。
如畫“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贏家的構思是畫漢代歷史故事“蘇武牧羊”,,畫中的蘇武正在暇寐,。徽宗排斥那種平鋪直敘,、圖解式的繪畫構思,,這推動了宮廷畫家提高文化修養(yǎng)、工于巧思的創(chuàng)作風氣,。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丹青不負少年頭 千里江山圖 北宋王希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