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品鑒收藏品鑒
婦好墓隨葬玉器 王后母親女將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1976年社科院考古所在此發(fā)現(xiàn)了舉世聞名的婦好墓,,這是目前已發(fā)掘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婦好是殷王武丁的配偶,,死于武丁在世時期,廟號稱“辛”,。
墓葬中出土了1928件隨葬器物,其中玉器達755件,,這是迄今商代單墓中出土玉器數(shù)量最多,、品種最豐富、制作最精美的,?!兑葜軙な婪狻贩Q“商王紂取天智玉琰五,環(huán)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吉,,焚玉四千……凡武王俘商舊玉億有百萬”,商代用玉的規(guī)模由此可見一斑,。
一,、 玉器的種類
婦好墓出土的玉器,,品類相當齊全,幾乎涉及到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按照學術界目前玉器分類通用的方法,,我們按照用途,將婦好墓種類繁多的玉器,,大體分為肖生玉,、裝飾玉、禮儀玉,、工具玉四大類,。
1。肖生玉
肖生玉是婦好墓出土玉器的核心內容,,它們或有穿孔,,可以佩戴;或有榫頭,,可以插嵌于某物,;或純粹為藝術品,可以陳設,。
這類玉器,,依題材而論,,有人的形象,但動物形象居多,,諸如熊,、虎、鹿,、牛,、馬、兔,、鳥,、鵝、鴨,、鶴,、蟬、鱉等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者,,以及兩種動物合二為一的虎頭怪鳥,、羊頭怪鳥、蟬蛙合體等?,F(xiàn)實題材為主,,神秘色彩性題材為輔,二者共同構架起肖生玉器所要表達的內容,。
2,。裝飾玉
以玉器為裝飾品,應該是玉器最初的功能,。從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一直到現(xiàn)代,,這一直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婦好墓出土的裝飾玉中,,玉圓箍形器和玉笄、獸面紋玉梳等發(fā)飾的出土,,反映了商人的束發(fā)習俗,,玉串飾作為一種組合式裝飾品,,它們或是直接佩戴于身的飾物,,或者是某種器物柄部的飾件。
3,。禮儀玉
玉禮器是文明時代來臨之初最重要的玉器種類,。在商代晚期青銅文明高度發(fā)達,玉禮器雖然式微,,但仍然有重要的地位,。
4。工具玉
有鑿,、刻刀,、紡輪、勺,、韘,、調色盤等,,這些實用的、雕琢精致的工具類玉器是婦好生活奢華的一個表現(xiàn),,同時也帶有濃厚的時代特色,。
二,、 婦好墓出土玉器的特點
1,。婦好墓玉器的玉料來源
關于我國古代玉料的來源問題,現(xiàn)代學者多數(shù)認為,,新疆和田和葉爾羌地區(qū)的山上和田河谷中是我國古代產玉的中心,。婦好墓的玉器玉料以軟玉為主,青玉居多,,白玉較少,,主要來自新疆和田、河南獨山,、遼寧岫巖等,,此外還有少數(shù)屬硅質板巖和大理巖。而新疆和田玉占了大多數(shù),,這是目前所知確切的新疆玉最早輸入中原的證據,。
楊伯達指出“僅從婦好生前掌握大量精美的和田玉肖生判斷,至少是和田玉的本質美起了決定性作用,,至于是否還有權,、神、族,、旅等實際的用途和觀念上的功能,,也是值得考慮的?!?/p>
2,。精湛的雕琢工藝
(1)因料施形
肖生玉善于利用玉料的自然形態(tài),隨形雕出適合的動物形態(tài),,生動有趣,,同時善于利用璧的內心雕琢成紡輪等工具,而“對開成型”工藝應用的也很多,,成對的馬,、熊、鸚鵡等,,都是分別從一塊玉料上切割下來,,再進行琢磨的。
同時,,還利用殘器及邊角料改制成它器或鑲嵌片,,讓玉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時利用玉料的天然顏色巧妙設計創(chuàng)作“俏色”的作品,使天然美和玉料美融為一體,。
(2)雕琢紋飾同大于異
婦好墓玉器雕琢的紋飾流暢而程式化,,一律采用“雙陰擠陽”的雕琢手法,即用兩條陰線勾勒出一條陽線,,線條的轉角處方折剛硬,,而且在各類玉器上紋飾母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僅少數(shù)在局部有小的差異,。
由此分析,,在造型和雕琢之前,由掌握玉料和雕琢技術的統(tǒng)治階級按照他們的思想觀念設計出造型紋飾,,再進行雕琢,,同一階級思想的一致性使得玉器紋飾出現(xiàn)了如此多的一致性,。
(3)鉆孔,、鏤空、開料與拋光
在大多數(shù)玉器上,,都有一至三個大小不一的孔,。當時有桯鉆和管鉆兩種。而鏤空,,不外乎兩種形式,,即“封閉式”和“半封閉式”,封閉式鏤空,,可能是在相應部位上鉆一或數(shù)孔,,然后用“鎪弓子”之類的工具向外拉出所需要的形狀。而半封閉式是先鉆孔,,然后從玉器外側向內向著孔的方向拉出所需要的圖形,。
而拋光則是琢玉工藝的最后一道工序,殷商時期可能使用獸皮與麻織品蘸伴水的細沙反復打磨而完成,。婦好墓寫實動物形玉器上,,絕大多數(shù)帶有穿孔,以便于穿繩懸掛,、佩戴,;還有一少部分帶有榫,以便于插放,。其中相當一部分動物形玉器的眼部即為一圓孔,。其他還有在頭部、下頜,、頸部,、耳部,、四肢、臀部等部位穿孔的情況,,不一而足,。某些圓雕作品有在身體某些部位上下穿通的貫孔,如頭部,、頸部,、下頜等。
(4)改制與利用
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是早期傳下來的作品,,比如,東部沿海地區(qū)龍山文化的玉牙璧,;東北地區(qū)紅山文化的玉玦,、勾云形玉飾;長江中游地區(qū)石家河文化的玉鷹紋笄等,,它們雖然制作于史前時期,,但使用時間一直延續(xù)到商代。為了方便使用,,有的還進一步加工,,比如加上穿孔等。
改制玉器也是婦好墓玉器的一個典型特征,,用作改制的舊玉,,有些為商代以前的玉器,有的則為本朝用壞之后舍不得丟棄的玉器,,這類玉器經常會留有舊玉造型的局部或不完整的紋飾,,也經常會讓改制玉器出現(xiàn)不合情理的穿孔。利用邊角料加工的組合件玉器,、玉嵌飾等反映出當時對玉料的珍惜與充分利用,,還有高超的設計理念。
編輯:楊嵐
關鍵詞:婦好墓隨葬玉器 玉器 玉料 雕琢 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