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點評書畫點評
高奇峰《松猿圖》:畫海橫舟 劈波至勇
高奇峰(1889-1933年)與高劍父為胞兄弟,。他原名嵡,字奇峰,,早年自署“飛瀑”,,有印曰“飛瀑寫生”,廣東番禺員崗鄉(xiāng)人,,為高劍父五弟,。他早年和其兄一起留學日本,跟隨日本畫家田中賴璋習畫,。后來寓居上海,,與高劍父一起創(chuàng)立兼具畫廊、展廳,、出版社性質(zhì)的審美書館,,并創(chuàng)辦了在近代美術(shù)史上頗具影響的畫刊《真相畫報》。上世紀30年代后,,由于身體和其他原因,,返回廣州,定居在風景優(yōu)美的二沙島,。在廣州,,高奇峰曾受聘于南海廣府造中學教席,后來任嶺南大學名譽教授,,曾在廣州的府學西街自創(chuàng)美學館,,設帳授徒,一時嶺南派畫家,,多出其門,。他在當時就影響甚大,南京,、上海,、廣州等地有不少的追隨者。曾出版過《奇峰畫集》多部,,著有《新畫學》,、《美感與教化》等多篇美學著作,。
高奇峰 松猿圖 紙本設色 1917年 134.5×65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高奇峰之兄高劍父14歲即拜于嶺南著名花鳥畫家居廉(1828-1904)之門,其早年畫作逼肖居廉,、居巢,,因而從小就受到其兄耳濡目染的高奇峰,早年畫風也接近“二居”,。但由于受到以居巢,、居廉為主流的“居派”畫風的影響遠遠不及高劍父,因此在高奇峰早年的畫中,,看到的居氏的影子要遠比高劍父要弱得多,。相反,由于他在1906年就隨高劍父東渡扶桑,,從田中賴璋習畫,,因而在他早年畫中所體現(xiàn)出的日本風格反而要比“居派”風格要多得多。在對日本傳統(tǒng)繪畫及西洋畫的了解與摩娑中,,高奇峰有效地將西畫中幾何,、遠近、光線,、透視等技法及日本畫中重視環(huán)境渲染,、光影對比等風格引進自己作品中,,加上自己深厚的國畫功底,,因而能游刃有余,自成風貌,,正如他自己所說,,“擷中國畫學的所長,互作微妙的結(jié)合,,并參以天然之美,,萬物之靈性,曁一已之精神而變?yōu)槲椰F(xiàn)時之作品”,,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高奇峰的主要風格,。
在高奇峰的傳世作品中,飛禽走獸是他最擅長表現(xiàn)的畫題,。他筆下的桀驁雄鷹,、騰龍躍虎、寒泉騮駿,、水中群魚,、山中小鳥等經(jīng)用不同的顏色、筆墨,、襯境,、題詞和意境渲染而變得栩栩如生,,富有了不同的靈性,折射出作者的思想意蘊,。這些鳥,、獸,或威風凜冽,、或情趣盎然,、或?qū)υ聜麘选⒒虻礋o為,、或哀鳴低唱,、或怒氣沖天,完全是一種人格化的表現(xiàn),,似乎成為作者的一種自況,。
在這些作品中,《猿月圖》表現(xiàn)的是“朝飲蒼溪幕醉屏,,月明倒掛澗藤青”之景,,老猿之望月傷心、新月之朦朧,、古藤之蒼老活靈活現(xiàn),,給人凄美之感。與此類題材相關(guān),,此幅《松猿圖》,,畫面上繪有一只猿猴吊掛于松枝上,攀援跳躍,,刻畫得十分精微,,形象也十分逼真、生動,。畫家用濃墨干筆繪猿身皮毛,,很真實地表現(xiàn)出蓬松的質(zhì)感,表現(xiàn)出了猿毛茸茸的感覺,,猿之足趾蘸濃墨勾勒,,線條勁健有力。整只墨猿刻畫得比較工致,。
這幅畫作既呈現(xiàn)出西方透視技法的特點,,并吸收了日本畫和水彩畫的一些技巧,從中還可以看出高奇峰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功底,,堪稱其繪畫精品佳作的代表,。整張作品構(gòu)圖簡括,上緊下松,,背景簡淡,,只畫一輪圓月,。不難看出,藝術(shù)家從中西繪畫中擷取所長,,在注重寫生的同時,,又長于用色和水墨的渲染,用筆雄健,,敷色濕潤,,透露出自然的詩意美,體現(xiàn)了個人鮮明的藝術(shù)風格,。
留日期間,,高奇峰接觸到西方寫生素描和透視等技法,眼界更為開闊,。他從中西畫學擷取所長,,形成了自己的藝術(shù)風格。在這類花鳥,、走獸畫中,,高奇峰常常題以詩詞短句,或為自己首創(chuàng),,或者摘錄唐詩宋詞,,并且與畫的意境吻合,反映出作為傳統(tǒng)文人畫家的筆情墨趣,。
此外,,高奇峰亦偶擅山水畫。山水畫雖然并不是他的專長,,但也形成了自家風貌,。在他的山水中,除了受水彩畫影響外,,幾乎見不到多少日本畫的影子,最多還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筆墨程式——但卻既不是“四王”以來的傳統(tǒng)模式,,也非石濤,、八大那種“野逸”一路,在其山水中,,已經(jīng)明顯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現(xiàn)代氣息,。當然,他與高劍父,、陳樹人將現(xiàn)代的物品如飛機,、大炮、汽車,、輪船等搬入畫中的做法完全不一樣,,他只是在技法上作一些新的探索,,意境上既不同于其兄高劍父氣勢磅礴、劍拔弩張的霸氣,,也不同于陳樹人文氣十足,、設色秾麗的溫和,而是在二人之間游離,,形成一種秀麗淡雅,、不溫不和的景致,風神獨具,,反映出一種傳統(tǒng)文人的精神氣質(zhì),。在廣東省博物館所藏的《漁村夕照》中最能反映這種風格。該圖用淡墨撞水而成,,一葉輕舟置于古代的江村中,,淺山、沙洲,、小橋流水及靄靄薄霧構(gòu)成一幅典型的漁舟唱晚美景,。作者錄鄭板橋詞曰:“日落萬山斜,風緊歸鴉,,漁舟個個泊江沙,。江上酒旌飄不定,旗外煙霞,。醉是生涯,,醉夢清佳,船頭雞犬自成家,。夜火秋星渾一片,,隱躍萱花爛”,其悠閑曠達,、恬淡自適之情溢于畫中,。該圖沒有用一點顏色渲染,在材料上也沒有完全雷同于傳統(tǒng)的水墨畫,,而是將現(xiàn)代的水彩畫技法與傳統(tǒng)的文人山水畫相結(jié)合,,因而形成了清新自然、明凈歡快而又不失傳統(tǒng)意蘊的水墨山水畫,。
高奇峰的弟子很多,,其中著名者有周一峰、張坤儀,、葉少秉,、何漆園、容漱石,、黃少強,、趙少昂等七人,。因他們多學藝于高奇峰在廣州二沙島的天風樓,故人們稱之“天風七子”,。他們繼承并發(fā)揚了高奇峰的畫風,,在現(xiàn)代嶺南畫壇上各擅勝場,風格各異,。他們的畫風又得到再傳弟子們的繼承與發(fā)揚,。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高奇峰 松猿圖 畫海橫舟 劈波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