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訊息書畫訊息
“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習畫狀態(tài)
搜盡奇峰打草稿 局部(國畫) 清代 石濤
《苦瓜和尚畫語錄》載:“山川脫胎于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搜盡奇峰打草稿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所以終歸之于大滌也?!?/p>
“搜盡奇峰打草稿”是清代畫家石濤在書畫創(chuàng)作中所身體力行的一種創(chuàng)作觀點,,同時也是其代表作品之一。他的書畫作品之所以能有大成,,離不開他身體力行的這句至理名言,。他對于藝術主張應該多搜集素材,多觀察事物,,手摹心記,,在大自然當中不斷提煉自己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總結(jié)藝術規(guī)律,,進而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以“搜盡奇峰”不辭辛勞的寫生創(chuàng)作態(tài)度,在“打草稿”的過程中逐漸提煉自己的藝術語言,,最終達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至高境界。這也是石濤游歷大江南北在奇峰怪石中“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的悟道,。由此,,也讓我對山水畫的寫生創(chuàng)作有了“游之、記之,、悟之,、寫之”的創(chuàng)作感悟。
首先,,“游之”是學習山水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看到一個地方的美麗風景,就馬上用“所見即所得”的方式把看到的風景機械地描繪到畫稿中,,這不是中國山水畫的寫生方法,。我們首先要學會“游之”。作為學習山水畫不可或缺的第一階段,,我們在山水之間行走游歷,,是貼近自然,了解自我的過程和方式,,也是一種學習狀態(tài)和抒發(fā),。其中承載著對自然的妙悟,,也是對“本我”的一種再現(xiàn),是讓人沉醉于其中的過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就有:“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詮釋了“游之”的樂趣和真境界,。
深入生活,、深入自然為的是讓我們能夠更為細致認真地觀察花草、山水,、江河,、林木的特征。我們在俯仰向背之間,,可以或高或低,、或遠或近地從不同角度把握山林的地貌特點,以及當?shù)刈匀坏莫毺匦?。只有對其特征全面了解和把握,,作畫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shù)、胸有成竹,。
“記之”則是一種狀態(tài)的體現(xiàn),,應該是記憶和記錄的過程。每每經(jīng)過一處山水景勝,,許許多多的景物會映入你的眼簾,,它們的新鮮感吸引著你,而創(chuàng)作靈感和激情更易于呼之欲出,。這時你需要對它們做細致的記錄,,對其形象特征速寫之,,對其復雜而重要的特征進行重點和結(jié)構(gòu)上的特寫,?!皩懼钡男问讲磺笸陚涞笙鑼崳貏e對于亭臺樓閣,、水榭園林等,,需結(jié)構(gòu)清晰、透視嚴謹,,這才是你搜集整理草稿的草創(chuàng)階段,,而此時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
寫生時對于有特征的景物更需特別描寫,,如此才能體現(xiàn)出地方特點,。比如對樹木的描寫,因其地理環(huán)境與條件的差異,,花草樹木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地方特征,,在素描與速寫時,不能忽視這一富于變化的特征,。
中國山水畫追求超然物外的精神性因素,,然而,繪畫的標準是多元的,,尤其在東西方審美精神意趣的共同作用下,,如何去寫生創(chuàng)作,怎樣是國畫藝術的最好表達,,對于每一位畫家來說本身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只要是用心去表達自我,去抒發(fā)自我對筆墨,、對文化的理解,,則都可以看作是好的本體的最佳表達和追求。
“游之”“記之”是對物象特征的記錄,、記憶,,“悟之”則是對事物的分析、思考和概括提煉,,需要去蕪存精,,深思熟慮?!拔蛑笔怯煽腕w到主體,,由外而內(nèi)反映主觀意念的精神升華,經(jīng)過對景物的藝術處理和加工,,使山水畫的主體上升為理想的人文追求,。
“寫之”則是對于“游之、記之,、悟之”過程的最終總結(jié)和歸納,,只有前邊三個方面準備充分,,才能得“寫之”之樂趣,“寫之”是得心應手,,自我抒發(fā)的最佳體現(xiàn),,以筆墨為載體表達自我,感受自然萬物的精神所在,。
“寫意精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追求,,中國畫中“筆墨”非“寫之”不能得?!皩憽笨此萍挤?,實則是對“意境”的把握?!傲ā钡臉藴始仁侵袊鴤鹘y(tǒng)文化中“寫意精神”的最好詮釋,,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哲學思想的最好體現(xiàn)。
編輯:楊嵐
關鍵詞:狀態(tài) 特征 搜盡奇峰打草稿 創(chuàng)作 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