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揚州八怪之閔貞:當(dāng)畫家不如當(dāng)孝子
閔家的祖業(yè)是看風(fēng)水,,如果不出意外,,閔貞也將是一個未來的風(fēng)水先生。閔貞的父親早早就為自己選好了墓址,,不過他沒有想到會早早地住上陰宅,。乾隆六年(1741),,12歲的閔貞在一年之中痛失了雙親。
家庭的變故使閔貞的生活偏離原來的方向,。孤苦無依的年少時光,,使閔貞的性格更堅韌,也多了幾分木訥和執(zhí)著,。閔貞是個孝子,,他一直希望能留下父母的音容笑貌,并被后人記得,。他根據(jù)自己的記憶來畫父母,,卻怎么也畫不像,為了能畫像,,他開始自學(xué)繪畫,。
閔貞沒有老師,全憑個人的領(lǐng)悟,,只能師法自然,。為了提高技藝,他嘗試了各類題材,,最喜歡畫的還是人物肖像,,凡是被他畫過的人,都稱贊他的畫酷肖神似,。但他每次畫自己父母時“輒不似”,。執(zhí)藝三十年,常以自恨?!蹦切訉盈B加的記憶太紛亂,,總是不能讓他清晰地還原出父母的模樣。以致“執(zhí)藝三十年,,常以自恨”,。
雖然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有一技之長,,十幾歲的閔貞就開始了鬻畫生涯,,他只能算是一個畫匠,好在古人逢年過節(jié)總要買些畫來裝點一下,,那時的畫家比現(xiàn)代的畫家更容易混生活,。閔貞的人物寫真在鄉(xiāng)里比較有名氣,請他畫的人很多,,也足夠解決他的溫飽,。
乾隆十四年,二十歲的閔貞和往常一樣在街頭賣畫,,一個官員帶著隨從路過,,看到他的畫覺得很有些意趣,就停下來攀談了幾句,。這個官員就是當(dāng)時景德鎮(zhèn)監(jiān)督陶政,,其詩文書畫俱佳。他看閔貞的畫雖然靈性有余,,卻因缺乏名師指點,,難臻化境,又聽說閔貞少年命途的多舛,,于是就邀請到自己的衙署觀看歷代名家的真跡,,學(xué)習(xí)繪畫技巧。在陶政的指點下,,閔貞的繪畫有了質(zhì)的飛躍,。
畫技雖然提高了,閔貞依然無法描摹出心底父母的樣子,,直到有一天他在澡堂里看見一位酷似自己父親的老翁,,才豁然開朗:為什么不對著長得像父親的老人寫真呢?那天洗澡的人特別的多,,閔貞沒有來得及和老翁相識,,于是常常去那個澡堂尋找。一年后,,他才又遇上了老翁,,并把他恭敬地請到家中,,由此畫了一幅父親的畫像。又過了一段時間,,一位老婦路過閔貞家討水,,閔貞一見大驚:這不就是我的“母親嗎”!于是殷勤地招待了老婦,,并請她幫助自己完成了母親的畫像,。鄰居們看到畫像都說,這畫的就是他的父母,。從此,閔貞把兩幅畫像鄭重地懸掛在廳中,,每日早晚供奉,。
完成了這個心愿,閔貞開始著手另一個心愿:為父母修一座像樣的墓,。為了籌資,,他離開家鄉(xiāng),在漢口流寓了很長時間,。當(dāng)時的漢口是九省通衢之地,,人口稠密,商賈云集,。而閔貞的繪畫題材廣泛,,貼近生活,所以鬻畫生意非常興隆,。為了盡快籌足資金,,他廢寢忘食,筆耕不輟,,名氣越來越大,,生意也越來越好。
過了幾年他終于攢夠了積蓄,,購買修墓所需的石材物品,,雇了一艘船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按照自己早已設(shè)計好的圖紙,,為父母修建了一座氣派的塋墓,。
墓修好了,還差最點睛的一筆,,找文采出眾的名人來寫墓志銘,,表彰父母的生平德行。
為此,,他又回到了漢口,,希望能在這里找到文章高手,,雖然他依然以鬻畫為業(yè),但是現(xiàn)在的他和以前大不一樣,,因為已經(jīng)籌足了資金,,就不再像以前那樣為了掙錢,滿足求畫者一些很外行的要求,,而是有選擇地畫一些表達自己思想的作品,。
他在家鄉(xiāng)被人稱為閔孝子,在漢口卻被人稱為閔騃子(呆子),,有許多他看不上眼的官宦權(quán)貴重金購畫,,他置之不理;身邊的窮親貧友無需開口,,他也會持畫相贈,。尤其是,他見不得別人為父母辦喪事,,不管認識不認識,,他都會見而落淚。有一次,,看到一戶人家喪事辦得寒酸,,他回來后寢食難安,于是連夜作畫,,次日把賣畫所得的銀兩全部給了喪家,。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揚州八怪之閔貞 揚州八怪 閔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