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鸚鵡案”背后的普法代價太高
近日,又一“奇案”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深圳80后市民王鵬因為出售2只綠頰錐尾鸚鵡被法院以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五年有期徒刑,,罰款3000元。此案一出再次刷新了廣大網民的法律知識庫,,網友也將其與仿真槍案、農民采三株野草案,、雜戲團運輸動物案和農民收購玉米案相提并論,。透過這些“奇案”現(xiàn)象的背后,不禁要問,,我們普通市民所不知道的基本法律法規(guī)知識還有多少,?我們還存在多少法律盲區(qū)?我們的普法之路還有多長要走,?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忠于實踐、砥礪前行,,開創(chuàng)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局面,。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推行下,一批良法善法陸續(xù)出臺,、一系列機制體制不斷完善,、一個尊法守法的良好環(huán)境不斷形成……全面依法治國已初見成效。
然而,,在全面依法治國著力前行的道路上,,依然還存在諸多薄弱環(huán)節(jié)和困難阻力。以上被稱為“奇案”的事例,,以及引發(fā)的社會大眾的爭論,,就足以說明我國的法治之路還依然任重而道遠,。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仍然還有許多法律法規(guī)不為人所知,,社會中還存在著較大范圍的法律盲區(qū)。
習近平總書記說,,“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就是要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fā)點,突出人民的主體地位,,讓廣大人民參與到全面依法治國中來,,自覺做到學法、尊法,、守法,、信法、用法,,形成人人懂法,、遇事依法的良好法治氛圍,用法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以上案件,,又恰恰映射出群眾對法律知識的無知、法律觀念的淡薄,,因而讓自己成為了活生生的普法教材,,用這種“慘痛”的方式教育蕓蕓大眾。
造成這種“奇案”現(xiàn)象,,存在諸多原因,,其中普法宣傳教育不到位是重要一點。有些地方在全面推進法制建設過程中,,只注重了面上的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并且普法宣傳形式單一、內容空洞,,缺乏針對性,、有效性,群眾吸收率不高,。普法不到位也與現(xiàn)在基層從事司法工作的人員不足有關,。因此,普法不僅要拓展宣傳的廣度,,還要挖掘宣傳的深度,,更要加強基層法律隊伍建設,,讓普法工作有人員、普法內容有內涵,。
雖然我國法律體系不斷健全,,法律法規(guī)越來越完備細致,但仍有很多與人民利益切身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養(yǎng)在深閨”,,沒有與人民群眾親密接觸,。在“鸚鵡案”中有專業(yè)律師就表示很驚訝,稱自己本來還想買鸚鵡飼養(yǎng),,假如買到本案中的鸚鵡,,豈不要承擔刑事責任。當然,,也許這只是個案或夸張表達,,但也反映出一些法律條文沉寂于文件庫中的事實。
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們共同的期許和共同的責任,,每一個人都應該為此不懈努力,,而我們的法律制定者、司法工作者更要勇于擔當,、真抓實干,,不再讓某一“奇案”來激活這些法律條文,不再讓法律知識通過如此高昂的代價來進行普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普法 全面 依法治國 鸚鵡案 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