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教孩子“打回去”是可怕的價值引導
小朋友之間時常會有點小沖突。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你覺得該怎么辦,?針對這個問題,,4月24日,,樂山市啟明星幼兒園對該園小朋友的家長做了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60%的家長表示應該培養(yǎng)孩子強硬的性格,,被欺負時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長則認為,,孩子被欺負后,,應當遠離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5月2日《成都商報》)
約60%的家長表示被欺負時要“打回去”,。這是一個可怕的結果,也是一個值得反思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不僅是在助長暴力,,也是錯誤的價值引導,。
孩子在學校難免和同學發(fā)生摩擦,,但是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矛盾并沒有什么原則性問題,,也沒有什么深仇大恨,,大多只是一些生活中雞毛蒜皮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低齡兒童,,打鬧完全是無心的,,一些小朋友剛剛被欺負,擦干眼淚,,又會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這種現(xiàn)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因此,,對于小孩子被欺負,,家長完全可以以靜制動,靜觀其變,,將處理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矛盾,化解沖突,。如果家長介入其中,,反而不利于問題解決。家長盲目卷入其中,還可能釀成更大的沖突,,甚至導致悲劇發(fā)生,。這樣的案例并非沒有發(fā)生過。
即便是一些高年級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后,,也不應該被灌輸暴力思維,用“打回去”來進行教育,?!按蚧厝ァ辈粌H是一種錯誤的教育理念,還可能導致孩子暴力傾向,,這顯然是不利于其健康成長的,。尤其是在校園暴力頻繁的當下,“打回去”更可能加劇校園暴力的發(fā)生,。如果每個家長都教育孩子“打回去”,,對待問題暴力相向,校園暴力如何避免,,學生安全如何保證,?
孩子被欺負不是給予積極引導,使其學會寬容,,而是要求孩子“打回去”這種處理方法實在令人費解,,這種心理來自于一些家長社會生活中的體驗,一些家長在生活中逐漸意識到“弱肉強食”的規(guī)則,,繼而教育和引導孩子從小做“強者”,,殊不知,依靠拳頭并非解決問題的正道,,而將這種暴力思維強加到孩子身上,,也是一種不科學不健康的教育方法。
當孩子被欺負時,,家長首先應做的是引導孩子進行反思,,檢視自己的言行,查找矛盾的根源,,從而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和錯誤,。即便孩子真的被無故欺負,家長也不要動怒,,只要后果不是太嚴重,,就可以引導孩子注意團結,學會寬容和理解忍讓,。必要時候可以通過向老師反映或者其他合法途徑進行解決,。而不是怒氣沖沖地興師問罪,更不是鼓勵孩子以暴制暴“打回去”。
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但是當欺負事件發(fā)生,,如何處理和解決,不僅考驗著家長處世素養(yǎng),,也考驗著家長的教育理念,,“打回去”的背后是一些家長病態(tài)的處世心理,也是一種錯誤的價值引導,,這種教育理念和價值引導對孩子是貽害無窮的,。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孩子 家長 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