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鄭雪峰:詩壇歷落生珠玉 張大千的題畫詩
張大千幼時從其兄張善孖學(xué)詩,,后識常州謝玉岑,,與謝交好,“乃過骨肉生死之間”(《謝玉岑遺稿序》),,得謝熏染,,詩乃大進,。當時風(fēng)會,畫家無不能為韻語,,大千天資穎異,,襟抱超群,放筆為詩,,自是第一流吐屬,,在題《得句圖》中他寫道:“窮年兀兀有霜髭,癖畫淫書老更癡,。一事自嗤還自笑,,斷炊未廢苦吟詩?!薄翱嘁鳌倍?,足見其于詩愛好之深,。他晚年還曾書一聯(lián)“百年詩酒風(fēng)流客,一個乾坤浪蕩人”,。詩自是他風(fēng)流倜儻人生的一個重要方面,。
吟詠性情 更增畫意
傳統(tǒng)中國藝術(shù)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的抒情性。詩在西方先是史詩成熟,,而中國則是抒情詩的成熟,。中國畫和西畫相比,更注重表現(xiàn)畫家的情感,、情趣,、理想,美術(shù)史上雖然在觀念技法風(fēng)格上有過種種變遷,,但這一特征從沒有過根本的改變,,宋代畫家李公麟曾說過“吾為畫如騷人賦詩,吟詠性情而已”,,張大千在《畫論》一文中也談道,,“古人畫人物多數(shù)以漁樵耕讀為對象,這是象征士大夫歸隱后的清高生活,,不是以這四種為謀生道路,,后人不知此意,畫得愁眉苦臉,,大有靠此為生,,孜孜為利的樣子,全無精神寄托之意,,豈不可笑,。梅蘭菊竹,各有身份,,代表與者受者的風(fēng)骨性格,。”他強調(diào)作畫要講究“立意”,,“人物,、故實、山水,、花卉,,雖小景要有大寄托”。張大千在畫中為了更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的寄托,,往往借助于題詠(當然也有題跋),。在近現(xiàn)代畫家作品中,張大千的題詠量幾乎是最多的,在曹大鐵,、包立民所編的《張大千詩文集編年》中收詩700多首,,70%都是上過畫的,或山水,,或花卉,,或人物,從題畫詩的數(shù)量上,,大概可說是前無古人了,。
這些題畫詩寄托了張大千豐富的情感。張大千出生于四川,,平生到過日本,、印度、新加坡等許多國家,,先后定居印度,、中國香港、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晚年移居臺北,,思鄉(xiāng)之情,,老而彌篤?!耙堰^中秋近重九,山川信美客思家,。寂寥秋色無人賞,,今歲芙蓉定不花?!保ā敦}》)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自古已然。故山風(fēng)物因無我之欣賞,,芙蓉花想來也就索性不開,,末二句是癡語,也是極致語,,最見作者對故鄉(xiāng)情感之深,。“梅花落盡杏成圍,,二月春風(fēng)燕子飛,。半世江南圖畫里,而今能畫不能歸”(《題荷花圖》),,是張大千的名作,。兩岸波寬,,一身垂老,欲歸而不得,,徒畫故國之風(fēng)光,,以慰相思之心眼,較之古人,,“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劉皂《旅次朔方》),,更凄涼沉痛,催人淚下,。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張大千 題畫詩 鄭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