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顧農(nóng):閑談魏晉風度與文學
編者的話:
魏晉在歷史上是一個動亂的時代,卻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代。魯迅就曾將魏晉稱為“文學的自覺時代”,,而且“這時代的文學的確有點異彩”,。魏晉文學的異彩主要表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一大批作家,他們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形成了一種風氣,,這種風氣與當時的社會有關(guān),魏晉文人地位的提高、生活的豐富以及玄學的繁榮等,,都影響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本期講壇邀請顧農(nóng)老師講述這一時期的風度與文學,。
魏晉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非常重要的階段,,這時涌現(xiàn)出大批作家。建安時代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yīng)玚、劉楨),。正始時代的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中有好幾位重要作家,,阮籍、嵇康都是一流人物,。到西晉太康年間,,作家更是成批涌現(xiàn),有所謂“三張,、二陸,、兩潘、一左”(鐘嶸《詩品·序》),這也就是說其時的領(lǐng)軍人物有張載,、張協(xié),、張亢,陸機,、陸云,,潘岳、潘尼,,左思8位之多,。這個提法不是很準確,張亢和潘尼比較弱,,這里只取其余六君子也就可以了,。到東晉,作家更多,,偉大的詩人陶淵明大半輩子生活在東晉,,晚年才入劉宋(宋齊梁陳之宋,不是唐以后的那個趙宋),。魏晉加起來一共大約200年,,遠遠比不上漢朝的360年,而漢朝我們數(shù)不出多少作家來,,人們耳熟能詳?shù)?,大約也就是賈誼、枚乘,、司馬相如,、司馬遷、揚雄,、班固,、張衡、蔡邕這么幾位,。
魏晉社會風氣和文學的關(guān)系,,可談的事情很多,下面只能就給人印象深刻的幾個方面,,略為談一談粗淺的觀察,。
簡介:
顧農(nóng),著名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專家,。他196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后為揚州大學教授,主要致力于古代及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魯迅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著有《從孔融到陶淵明:漢末三國兩晉文學史論衡》《與魯迅有關(guān)》《四望亭文史隨筆》,、《建安文學史》《聽簫樓五記》《魏晉文章新探》《花間詞派傳》等10余部專著,在學術(shù)刊物,、報紙,、雜志上發(fā)表具有影響力的論文,、札記,、散文、隨筆多篇,。
魏晉文人受到“崇拜”
首先,,魏晉文人的地位大為提高,很受關(guān)注,,甚至出現(xiàn)了被追捧的明星式人物,。
先前文人在漢朝是沒有什么地位的,辭賦作家寫賦歌功頌德,,獻給皇帝,,而皇帝其實不大瞧得起他們,司馬遷說“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流俗之所輕也”(《報任少卿書》),。這種情況要到漢末才有比較明顯的變化,,天下大亂以后文學顯得很有魅力。曹丕說文學是“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他既要求文學為政治服務(wù),又說不朽的文學具有獨立的價值,,這標志著文學自覺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
曹氏父子都很重視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三曹的詩各有千秋,,曹植更是詩,、賦、文三項全能,,都達到一流水平,。他們手下的文學侍從之臣不僅作品寫得好,也都有相當?shù)男姓墑e和社會地位,。曹丕和曹植都能用比較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身邊的文人,,讀曹丕寫給吳質(zhì)的信、曹植寫給楊修的信,,就分明可以感受到他們主賓之間真摯的友誼,。
到正始時代,,“七賢”的地位更高,他們的“粉絲”很多,。嵇康更成了社會關(guān)注的大紅人,。
社會上的名人受大家的尊敬,一部分年輕人對名人特別仰慕,,追逐不舍,,其中最積極的分子,有時不免做得太熱烈了一點,,這就是所謂“追星族”,。魏晉之際文化界的大名士嵇康和阮籍就曾有過一大批熱烈的追隨者,“于時風譽扇于海內(nèi)”(《世說新語·任誕》),。仰慕嵇,、阮之風持續(xù)的時間相當長,形成了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風景,。
這里有七賢的子弟,,阮籍的兒子阮渾“亦欲作達”(《世說新語·任誕》),很想擠進七賢俱樂部里去喝酒談玄,,阮籍堅決予以制止,。放達而要“作”,無非就是作秀,、趕時髦,、追星;阮籍的不肖之子根本不明白其父以及林下諸公的內(nèi)心,,只是拼命學他們的外表,。東晉思想家戴逵在《竹林七賢論》中指出:阮籍不準阮渾加入林下之游,是因為兒子不理解自己,。
當時追星一族里還有先前同七賢曾經(jīng)有某種聯(lián)系,,后來也終于勉強擠了進來的呂安。此人是嵇康之友呂巽的弟弟,,曾經(jīng)長期追隨嵇康,。當林下諸賢因為政治形勢發(fā)生變化而分道揚鑣之后,前七賢中只剩下嵇康和向秀堅持隱逸態(tài)度,,這時始終緊跟的就是這個追住他們不放松的呂安,。他們?nèi)齻€在一起打鐵、灌園,、漫游,,形成所謂“竹林后三賢”。不過呂安的水平明顯地要差得多,。當時向秀正在為《莊子》一書作注,,拿出來給他們看,,嵇康認為《莊子》不需要加注,而呂安則認為向秀的注釋一出,,則“莊周不死矣”?,F(xiàn)在人們看得很清楚,向秀注《莊》無非是借以發(fā)揮自己的思想,,他對莊子的學說作了非常大的當代性修正,。這就是所謂“六經(jīng)注我”。呂安根本不明白向秀工作的性質(zhì)和意義——從這里最能看出學術(shù)明星與其追星一族之間的重大差異,。呂安后來還干了些非常莫名其妙的事情,,嵇康的下獄以至被殺,,受他的牽連不小,。所以,向秀寫《思舊賦》的時候,,只在小序里略為提到一下這個呂安,,就立即把他擱置起來,專談嵇康了,。這里顯然有些春秋筆法,。如果只具追星的熱情而不能自有建樹,即使擠進了名士的圈子,,也只能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另外還有一種人,,本想擠進林下之游的圈子,,沒有搞成,后來竟反目成仇,,肆意報復(fù),。這方面有一個最惡劣的典型,那就是赫赫有名的陰謀家鐘會,。鐘會出身名門,,天賦甚高,理論思維能力很強,,精練名理,,寫過《四本論》等理論文章,對于《周易》,、《老子》也鉆研得很深,。只要繼續(xù)努力,本來是前途無量的,,但他太急于成名成家了,,花了很大的力氣攀附嵇,、阮以邀時譽。他曾經(jīng)拿自己的手稿給人看,,說是阮籍寫的,,大家很佩服,這事后來被揭穿了,。他對嵇康尤為緊追不舍,,曾經(jīng)帶了一些朋友去拜訪嵇康。嵇康正和向秀在鍛鐵,,中間不能停頓,,沒有時間理會他,鐘會只好很沒趣地離去,。這時嵇康忽然問他:“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則機智地回答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心里老大不痛快,。這故事還有一種版本,,說嵇康并不是完全不理他,而是請他坐下來以后再也沒有同他說話,??傊姇崆闈M滿地登門拜訪卻遭到冷遇,,弄得十分尷尬,,大丟面子。后來他想請嵇康審讀他剛剛寫成的大作《四本論》,,就不敢去見面,,也不再帶人,自己一個人去,,大老遠地從窗戶里把稿子扔給嵇康,。他追星的干勁實在太高了??上э导茏永洗?,對他的論文未作任何反應(yīng)。幾次遭到冷遇使鐘會十分惱火,,所以后來他一再向司馬昭進讒言,,直接導致嵇康死于非命。
作家們地位提高了,,就有利于文學的繁榮,。一味崇拜富豪,,大家都急功近利,忙于求田問舍,,文學是肯定繁榮不起來的,。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顧農(nóng) 魏晉 風度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