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驚蟄習俗知多少?吃龍食、驅(qū)蟲,、炒蟲,、打小人
《菩薩蠻·春雨》
[宋] 蕭漢杰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驚蟄就像運動場上啟動某項比賽的打令槍一樣。一槍打響,那些還在冬眠狀態(tài)蟄伏得太久以至昏昏沉沉的昆蟲走獸們都驚醒過來,,它們聽令而努力生長壯大,。
——余世存《時間之書》
今天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驚蟄,從這一天開始,,天氣開始逐漸變暖,,萬物開始復蘇。驚蟄時節(jié)恰逢九九艷陽天,,土壤解凍,,雨水增多,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進入春耕季節(jié),,不論植物,、動物、還是自然景觀都有了新的活力,。俗話說“過了驚蟄,,鋤頭不停息”,從這天開始,,田間地頭又要熱鬧忙碌起來了,,不過忙碌的同時可別忘記了應對倒春寒。
驚蟄,,標志著仲春時節(jié)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jīng)345°時?!对铝钇呤蚣狻罚骸岸鹿?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jié)”,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zhuǎn)暖,,漸有春雷,可見古人對“驚蟄”的描述還是相當有深意的,。
驚蟄“小歷史”
“驚蟄”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在現(xiàn)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這又是怎么回事兒呢,?原來,,漢朝時期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同時,,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jié)的“雨水”的順序也被置換。同樣的,,“谷雨”與“清明”的順次也被置換,。
因此,在漢初以前節(jié)氣的順序為:立春—啟蟄—雨水—春分—谷雨—清明,;而漢景帝時期節(jié)氣順序就調(diào)整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進入唐代以后,“啟”字的避諱已無必要,,“啟蟄”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慣的原因,《大衍歷》再次使用了“驚蟄”一詞,,并沿用至今,。
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歷中使用“驚蟄”,。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歷與宣明歷。因此,,“啟蟄”的名稱便在日本保留了下來,。
編輯:梁霄
關(guān)鍵詞:驚蟄 習俗 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