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政聲政情
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八年抗戰(zhàn)改為十四年抗戰(zhàn)
教材編寫體現國家觀點
就教材的編改問題,,重案組37號聯(lián)系到教育部所屬的一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其介紹了教材編寫和修改的大致流程,。
據介紹,,目前中小學教材均是根據教育部頒發(fā)的大綱編寫,大綱即是起到規(guī)范教材觀點的作用,,一旦國家在不同領域學科有了新的觀點和意見,,就會通過大綱進行貫徹,,讓建材通過修改發(fā)生變化,教材需要代表和體現國家觀點,。
在流程方面,,教材編寫部門會組織大學教授、專家以及經驗豐富的中學教師,,對教材進行編纂,,之后交由教育部的專家委員會進行審查,簽署意見之后,,教材才能公開發(fā)行使用,。
探員追訪
教材出版單位:抗戰(zhàn)內容課程將主要體現在秋季學期
10 日下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基礎教育分社的工作人員向重案組37號表示,,涉及抗戰(zhàn)題材的課程內容主要體現在新課標歷 史教材八年級上冊,,所以春季教材并不會影響,,修改完成的版本也正在送審中,。由于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新課標教材學科主要集中在理科方面,而這些學科不涉及 抗戰(zhàn)內容,,所以,,該概念的改變并不影響其他學科教材的編寫。
而湖南岳麓書社工作人員也表示,,有關抗戰(zhàn)題材的課程內容主要涉及秋季教材,,目前春季教材并不會受到影響。
隨后,,重案組37號探員聯(lián)系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分社,。同樣,工作人員回復稱,,相關文件之前已下發(fā),,出版社方面也做了前期準備工作,目前已進行修改,,并不影響春季教材的發(fā)行,。
探員追問
教材修改對理解抗日戰(zhàn)爭有何意義?
專家認為“十四年抗戰(zhàn)”有助于正確理解“全程抗戰(zhàn)”含義
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經盛鴻告訴重案組37號,,長期以來,“八年抗戰(zhàn)”這一說法在日常宣傳及諸多影視劇中由來已久,,包括他自己,,很多學者對此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九一八事變”不僅標志著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也標志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者的開始,,東北軍民對抗日戰(zhàn)爭的巨大付出應該得到重視。
經盛鴻表示,,“十四年抗戰(zhàn)”這一說法早在建國初就曾出現過,,東北書店就曾出版過《十四年抗戰(zhàn)史》。此次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zhàn)”說法,,意味著從國家層面承認了這一概念,,有助于中小學生更全面理解抗日戰(zhàn)爭的整個歷史。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教授,、日本問題專家劉江永認為,,此前習慣上“八年抗戰(zhàn)”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的“全面抗戰(zhàn)”,,抗戰(zhàn)烽火燃遍全國,,不再局限于東北,只要是有日軍侵略的地方,,都掀起了全面的抗日戰(zhàn)爭?,F在,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zhàn)”概念,,是將“七七事變”之前東北軍民的抗爭也包含在“抗日戰(zhàn)爭”這一歷史概念中,。
不過,劉江永還認為,,修改之后,,還需要在教學及公眾的理解中厘清一個概念,即“十四年抗戰(zhàn)”應稱為“全程抗戰(zhàn)”,,這樣可以將“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這些歷史概念連貫起來,不再局限于此前的“八年抗戰(zhàn)”,、“全面抗戰(zhàn)”,。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材 抗戰(zhàn)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