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世界首座飼料博物館落戶農大
逛遍博物館 探究“民以食為天”的本源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系統(tǒng)完備,、完全可進行實際生產的飼料加工設備,。你可以通過遠程監(jiān)控系統(tǒng)看到一頭頭小豬如何在精細化科學喂養(yǎng)下健康成長,將植物飼料轉化為高品質的動物蛋白,。也可以點擊虛擬系統(tǒng),,自主配比飼料,,然后喂給小豬,親自當一回“飼養(yǎng)員”,。你還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1200多件飼料樣品,,恍然大悟原來燕麥、紅景天,、刺五加,、當歸等滋補藥材并非人類獨享。
這里是2016年11月份建成開放的飼料博物館,。它位于中國農業(yè)大學,,是世界上首座以飼料為主題的博物館,集教學,、研究,、科普、文化傳承于一體,,創(chuàng)建了一個幫助人們了解動物飼養(yǎng),、認識食品安全源頭的大平臺。
緣起:
民以食為天的中國
應該有探究飲食本源的博物館
飼料博物館執(zhí)行館長馬永喜博士全程參與了飼料博物館的籌建,。他說,,建設這個博物館主要是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發(fā)先生的創(chuàng)意,。李教授上世紀90年代回國后,,一直在學院任教,并擔任了農業(yè)部飼料工業(yè)中心的主任,。博物館正是在飼料中心曾經的中試車間基礎上改建而來,。
中試車間建成于1998年,,是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科學“產學研”有機結合的典范,在世界范圍內也只有3家高校具有這樣的設施,,在中國則是唯一,。中試車間的生產功能在2011年終止,4個庫房閑置下去,,該如何有效利用呢,?李德發(fā)覺得應該做一個博物館或者展覽館這樣的文化場所,兼具教學科研和文化傳播的功能,。2014年年初,,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遠在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訪問交流的馬永喜。
馬永喜訪學之余走訪當地,,發(fā)現只有200多年建國史的美國竟然博物館遍地都是,。堪薩斯州立大學所在的“曼哈頓”城就有多家博物館,,位于芝加哥的博物館中有專門展陳谷物的板塊,。“咱們中國素有‘民以食為天’的傳統(tǒng),,農耕文化有著幾千年歷史,,應該有一個記錄飼料文明的博物館?!崩畹掳l(fā)說,。
當年5月,馬永喜回國,。反復討論后,,飼料博物館的方案就此落地?!帮暳衔拿魇侵袊r耕,、畜牧文明的重要體現,記錄著中國農業(yè)的發(fā)展歷史,。飼料的應用在現如今的食品供給中更是不可替代,。”馬永喜對記者說,。這也是他們對飼料博物館功能的預期,。
建設:
院士四處“化緣”
只為飼料博物館高水準建設
2015年,飼料博物館開始籌建,。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資金短缺,。中試車間原有的三套飼料加工設備留了下來,這可是鎮(zhèn)館之寶,但需要清潔保養(yǎng),。李德發(fā)帶人聯系了生產商,,幾經協調商討,對方答應免費進行清洗維護,,博物館的建設得以艱難起步,。隨后中國農業(yè)大學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提供資金用于購置空調,、噴淋消防系統(tǒng)和電子教學設備,。但這與總預算依然有很大差距。李德發(fā)院士與行業(yè)內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yè)家進行多次溝通,,獲得了大北農集團邵根伙博士的資金支持,,另外飼料中心畢業(yè)生楊立彬、張鎮(zhèn)福等也雪中送炭,,慷慨解囊,。
近幾年不少企業(yè)都在建設院士工作站。李德發(fā)接受了一些知名企業(yè)的邀請,,但無視個人待遇,只希望對方能把原本應給自己的費用投在飼料博物館的建設上,?!罢抢钤菏康乃奶帯墶艙Q來了博物館的高水準建設,?!瘪R永喜說。
此外,,博物館的展陳設計也一度讓他們頭疼不已,,“我們是搞學術研究的,展覽布置完全是外行,?!睅捉浶量啵罱K找到了一支高水平的設計團隊,,幫助解決了一系列問題,。
從2015年10月博物館正式開工到去年11月26日建成對外開放。師生們耗費了巨大心血,。整個建設時期,,只要在北京,李德發(fā)天天都會過來關注建設進度,,放棄休假的工作人員比比皆是,。
探訪:
虛擬系統(tǒng)體驗飼養(yǎng)
葉酸當歸皆可作飼料
最近記者探訪了位于農大西校區(qū)的飼料博物館。走在校園里,問農大學生博物館的地址,,幾乎所有人都能熟悉地指出它的方位——盡管走進博物館得“鉆”一個胡同,。“農大有了新地標,?!币幻麑W生笑道。
飼料博物館的“標識”內涵豐富,。帶領記者參觀的馬永喜介紹說,,標志的左側是玉米胚芽的造型,右側是大豆芽的造型,,兩個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類似中國傳統(tǒng)太極的圖形,不僅體現了博物館的農學特征,,更預示著飼料行業(yè)實際是地球物質能量循環(huán)中的一環(huán),,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息,;此外兩個胚芽輪廓之間的間隙呈“S”形,,像DNA雙螺旋結構,是飼料中“飼”的拼音首字母,,也是科技“science”單詞的首字母,。
走進這座建筑面積3280平方米的博物館,里面綜合,、科教,、原料、機械4個展廳功能分區(qū)明確,,采用實物,、展板、影像,、虛擬等陳列技術,,動靜結合,全息展示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行業(yè)的發(fā)展歷史和研究現狀,。
在綜合廳,,參觀者可以全方位了解飼料行業(yè)的發(fā)展歷史:原來孔子竟然是畜牧的先驅;我國最早的飼料配方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現如今我國是世界上飼料產量最大的國家,。在原料廳,多達1200多瓶的各種飼料樣品絕對讓人大開眼界,,除了玉米,、小麥、高粱、大豆等常規(guī)原料,,還有廣大母親所熟悉的葉酸,,也有刺五加、當歸,、燕麥,、紅景天等中藥材?!皠游锸秤玫娘暳?,營養(yǎng)成分一點都不會比人差,不僅要全面,,還要均衡,。”馬永喜解釋道,。
在博物館里,,參觀者還可以利用虛擬系統(tǒng)體驗一把“飼養(yǎng)員”的生活,使用飼料配方系統(tǒng),,參觀者可以用不同比例的玉米,、豆粕、小麥麩等原料配制成配合飼料,,然后“親手”飼喂給小豬,,之后系統(tǒng)會呈現出不同飼養(yǎng)方案所產生的效果:比如玉米占比太高,小豬便會長成一只圓滾滾的大豬,,系統(tǒng)提示“過胖”,。此外,,參觀者還可以通過遠程視頻系統(tǒng)連線遠在河北豐寧的飼養(yǎng)試驗場,,實時傳輸的畫面可以呈現飼料車間及豬舍內的工作狀態(tài),向人們展示科學飼養(yǎng)模式下的現代養(yǎng)殖業(yè),,同時可用于遠程教學,。
科普:
科學用飼料肉類挺安全
吃飼料長大的豬,它的肉安全嗎,?現在養(yǎng)豬,、養(yǎng)雞是不是都靠激素,肉怎么不香了,?憑什么過去養(yǎng)頭豬要一年,,現在只要不到6個月,這樣的肉能吃嗎,?……隨著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上述問題一直被不少市民反復熱議。在飼料博物館,這些問題都有清晰,、科學的回答,。
博物館里有一位“豬博士”,它說不同品種的豬,,肌肉內脂肪沉積的能力不同,,原來的土豬生長緩慢,肌肉內脂肪含量高,,口感好,。而現在的三元雜交豬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但肌內脂肪含量低,,口感因此相對差一些。豬肉品質的另外一個影響因素就是飼養(yǎng)時間,,時間越長,,脂肪沉積的越多,肌肉內脂肪比例越高,,口感就越好,,而三元雜交豬由于生長速度快,出欄時間短,,因此脂肪沉積量有所下降,。“所以不存在‘豬肉都是靠飼料添加劑催肥出來的,,所以沒有過去土豬肉好吃’的說法,。”
那速成雞,、速成豬是否都用了激素,?飼料博物館的專家也說了,激素非常昂貴,,一方面國家明令禁止,,另一方面飼料中添加激素對于促進雞、豬的生長并無效果,。至于“速成”的原因,,主要就是六個字:好種、好料,、好舍,。好的品種是主要原因,營養(yǎng)全面的飼料,、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都是傳統(tǒng)飼養(yǎng)模式無法比擬的,。所以白羽雞可以42天出欄,,25公斤的仔豬4個月后可以長到100公斤,并且其營養(yǎng)價值與生長時間長達一年的豬,、雞相比,,并沒有多大區(qū)別,飽和脂肪酸含量少了,,反而更有利于人體健康,。
當然,也有不少因素影響著飼料本身的安全,。少數不法廠商曾經違規(guī)在飼料中添加國家明令禁止的物質,,比如瘦肉精、地溝油,、三聚氰胺,、蘇丹紅等。想要杜絕這些現象的出現,,不僅需要廠商自律,,消費者增強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政府部門更要加大監(jiān)管力度,?!翱梢哉f,如果廠商按照規(guī)范合理使用飼料,,飼養(yǎng)出雞,、豬、牛等,,其食用營養(yǎng),、安全是沒有問題的?!瘪R永喜說,。
我國的飼料產業(yè)伴隨20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而興起和發(fā)展,如今已成為我國農業(yè)中產業(yè)化程度最高,、產業(yè)集中度最高,、產值超萬億的基礎性產業(yè),,同時帶到3萬億的畜禽養(yǎng)殖業(yè),,1萬億的水產養(yǎng)殖業(yè),8000萬的草牧業(yè),?!帮暳系谋举|是利用自然規(guī)律,把一些人類無法攝入,,或者不愿意食用的植物原料轉換成高價值的動物蛋白,,為人類社會節(jié)約了大量糧食,,這就是飼料行業(yè)的價值。它是民以食為天的本源,?!?/p>
如今開館不到兩個月,幾乎沒有對外宣傳的飼料博物館已經接待了慕名而來的超過3000人次的參觀者,。馬永喜說,,科普宣傳是博物館的其中一項重要職能,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市民,、學生走進博物館,,了解飼料,科學認識我們身邊的食品安全問題,。記者 張航 王亞楠攝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博物館 民以食為天 世界首座飼料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