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年輕男同性戀者講述性啟蒙:怪誕,、欺凌,、隱忍與茫然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數據,我國艾滋病毒感染及發(fā)病的新動向之一是,,15~24歲青年艾滋病或艾滋病攜帶者病例數增加——我國每年新發(fā)現(xiàn)的15~24歲青年艾滋病或艾滋病攜帶者病例,,已從2008年的8354例上升到2015年的16986例,。在青年學生中,艾滋病疫情以性傳播為主,主要是男性同性性傳播,。
近日,,一位年輕的男同性戀者,講述了他的“自我性啟蒙”經歷,,充滿著欺凌,、苦澀、茫然和隱忍,。他認為成長中性教育的缺失,,會導致一路不可預計的“危險”?!盁o論是性少數群體或是多數群體,,都需要及時完成自己的性啟蒙?!?/p>
在廣州某所大學的校園里,,22歲的楊果(化名)安靜地坐在人工湖邊的長椅上,十只手指交叉垂放在大腿上,,望向遠處,。
楊果說,曾經的自己也想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到底是怎么了,?是不是病了,?兒時的經歷開始涌現(xiàn)出來,充滿著怪誕,、隱忍與茫然,。
性啟蒙來自《家庭醫(yī)生》
小時候的楊果,生活在上世紀90年代日新月異的深圳,,父親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而母親則應著時代,從公司職員開始做小生意,。
家庭條件并不算優(yōu)越,,但仍然充滿文化氛圍。楊果說,那時的父母特別關注他的學習和才藝,,“比如說唱歌,、跳舞、繪畫,、書法之類的,,而且都是父母自己教?!?/p>
他也曾經向父母問過“我從哪里來的”這個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提過的疑問,,而父母的回答也頗為“隨大流”,告訴年幼的楊果,,“你是垃圾桶里撿來的,。”
對于這個回答,,此時的楊果有些“哭笑不得”的表情,,告訴記者,看來這是一個天下父母們串通好的“標準答案”,。
已經上小學的楊果,,開始關注到那個“自我”。他回憶說,,在那個時代的小孩似乎更加“早熟”,,在三四年級就開始探尋“性別”的差異不同,而到了五六年級,,就開始有不少同學“搞對象”了,。
他告訴記者,他最初的“性啟蒙”,,來自家里訂閱的一本醫(yī)學雜志,,叫《家庭醫(yī)生》?!安恢垃F(xiàn)在還有沒有了,,但那時候還是挺火的?!?/p>
為了尋找自己有關“性”的答案,,他開始偷偷翻閱家里堆積的舊雜志?!坝∠笞钌羁痰?,就是雜志里面各種各樣離奇的故事,還有各種各樣的疾病,?!?/p>
至今,他仍然深刻記得其中的一個“兩性故事”:一男一女結婚行房,突然闖進一個誤入者,,然后男子就開始無法正常行房,,總是擔驚受怕?!鞍船F(xiàn)在的說法,,應該是那個男的陽痿了?!?/p>
只是一個突然的闖入,就造成了男子“患病”,,這讓年幼的楊果對書中的疾病充滿著恐懼,,生怕自己哪一天不小心就成為書中故事的“主人公”。
編輯:梁霄
關鍵詞:欺凌 同性戀者 隱忍 父母 艾滋病 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