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聚合專題聚合
放歌老區(qū)
——記全國政協(xié)赴贛閩考察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并開展送文化下基層活動
82年前的10月,,有這樣一群人,,從四面八方集結到江西于都,,渡過于都河,,開始了偉大的戰(zhàn)略轉移,,經過兩年多的艱苦行軍,,勝利會師于甘肅會寧,。這群人有個共同的名字:中國工農紅軍,,他們所進行的“無與倫比的史詩般遠征”,,史稱萬里長征,。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風(里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碑斈甑奶K區(qū)人民就是唱著這樣的歌曲,捧著熱茶,,送別他們心愛的紅軍戰(zhàn)士,。
長征勝利80年后的今天,也有這樣一群人,,從首都北京來到贛南,、閩西、閩北等原中央蘇區(qū),,瞻仰革命舊址,、紀念館,表達他們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深入社區(qū),、農村,與老區(qū)人民座談交流,,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狀況,,親身感知他們的變化;在廣場,、在禮堂,,聲情并茂為老區(qū)人民奉獻精彩的文化大餐,,表達對他們的感恩之情。這群人是全國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考察組,,他們所開展的是考察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暨送文化下基層活動,。
“朝也盼來晚也想紅軍啊,這臺(里格)名叫(介支個)望紅臺,?!碑斎珖f(xié)委員宋祖英《十送紅軍》的歌聲響起,人們仿佛穿越歷史,,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80多年前的長征是一部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史詩,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鑄就了我們民族的精神航道,。
80年后的今天,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這正是全國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把考察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并開展送文化下基層活動的地點選在贛閩原中央蘇區(qū)的初衷,。
10月10日至16日,,短短一周時間,在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盧展工率領下,,考察組馬不停蹄,,從贛州、于都,、瑞金到長汀,、上杭、龍巖,,最終到達“閩北紅色首府”所在地武夷山,,追尋著先輩革命的足跡。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副主任胡振民表示,,本次行程一路走來既是考察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服務老區(qū)人民的過程,更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向革命先烈,、向老區(qū)人民學習的過程。
短短七天時間,,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考察組一行先后舉行兩場座談會,,進行九場文藝演出,考察十五家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感動與鼓舞中,,參與活動的政協(xié)委員和藝術家們受到了教育和啟發(fā),,而老區(qū)人民也在交流和欣賞中,收獲了美的享受和黨的溫暖,。
讓老區(qū)群眾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
送文化下基層是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堅持多年的傳統(tǒng)活動,。十二屆政協(xié)以來,按照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有關要求和俞正聲主席關于做好專委會工作的指示精神,,作為聯(lián)系全國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和文化藝術界的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盧展工,堅持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更加重視將“文化下基層”與文化建設方面的專題調研考察結合起來,。“這是政協(xié)開展送文化下基層有別于其他文化下鄉(xiāng)的關鍵,,政協(xié)特色體現的非常鮮明,?!倍啻谓M織安排文藝工作者下基層演出同時也是這次活動文藝演出統(tǒng)籌的中國教育電視臺導演李剛感受深刻,。
這次赴贛閩原中央蘇區(qū)考察,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把主題確定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按照這一原則,,考察組了解到,贛閩兩省在基層公共文化建設上,,做到了組織領導得力,、投入保障充足、服務網絡健全,,基本上實現了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的目的,。有認識、有基礎,、有成效,、有希望,這是考察組對兩省成績的肯定,。
“群眾在哪里,,我們的服務就推進到哪里?!痹诮?,文化精準扶貧的突破讓考察組印象深刻。據介紹,,從2015年開始,,江西省在尋烏,、安遠開展“文化+電商”試點,建設鄉(xiāng)村“文化+電商”服務站,,創(chuàng)造了“文化引領電商,、電商傳承文化”的模式,現已經在江西全省全面鋪開,。在瑞金沙洲壩鎮(zhèn)潔源村公共文化點,、葉坪鄉(xiāng)黃沙村華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考察團親眼見證了鄉(xiāng)村“文化+電商”的真實場景:一塊電子顯示屏上,,即時的物流配送,、農副產品收購、快遞收發(fā),、文化資源服務等信息一應俱全,,管理人員點擊鍵盤操作鼠標,老區(qū)人民與世界各地就連通起來,,農副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各地的文化資訊迅速暢達老區(qū),“互聯(lián)網+”讓老區(qū)人民走上了發(fā)展的快車道,,開闊了眼界的老區(qū)人民也更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共享,。
“基層文化站是開展基層公共文化的有力保障?!痹诟=?,幾位基層文化站的工作人員給考察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夷山興田鎮(zhèn)文體工作站符仙玉希望增加些經費,有委員問道,,從現在的每年2萬元給你們增加到5萬元夠不夠,?她回答道,這太多了,,樸實的話語讓現場氣氛熱烈而溫暖,;武夷山星村鎮(zhèn)文體服務中心的劉斌脫開稿子,向考察組侃侃而談他對古民居保護的擔憂和思考,,一個基層文化工作者愛鄉(xiāng)負責的形象在現場引起共鳴,。在龍巖市新羅區(qū)西安社區(qū),合唱團和舞蹈隊在社區(qū)廣場上載歌載舞,,洋溢在老人們臉上滿足的笑容,,讓考察團看到了基層文化活動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幸福感。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考察組也針對兩省在基層公共文化建設上普遍存在的財政投入,、統(tǒng)籌協(xié)調、保障機制,、人才培養(yǎng)等問題發(fā)表了意見建議,。
關于投入問題,,馮川建委員提出,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應該做什么,,這樣才能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群眾的真正文化需要上。張建國委員建議,,錢不能白花,,要花到刀刃上,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是什么值得研究,。楊承志委員用“獲得感”來表述她的觀點,,她認為,供需如何結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按需服務,、精準服務是關鍵。陳曉光委員指出,,硬件問題不大,,投入的方向應該傾向于軟件,比如人才培訓,、文化內容等等方面,。
而對于文化內容,盧中南委員認為關鍵是讓農民參與進來,,于海委員建議要把地方標志性的文化符號挖掘出來,張國立委員認為不能標準化要人性化,,要把斷裂的小曲種修復回來,,劉蘭芳委員建議“各村要有高招”,要把身邊的事編成故事,,用文藝形式體現出來,,增強貼近性。
提供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說到底最需要的還是人才,。在現有機構和編制不能滿足的情況下,志愿者是不錯的選擇,。李羚常委和孫麗英委員都建議組建志愿者服務隊伍,,而且表示如果需要她們也可以參與進來??疾靾F成員,、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書法家葉培貴認為基層公共文化建設不缺概念,、缺利器,,他建議把鄉(xiāng)村中小學在基層公共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
“政協(xié)的力量在于委員意見?!边呑哌吢?,地方的同志們深感此言不虛。
有多少融入就有多少深情
贛南,、閩西,、閩北,光榮的土地,,英雄的人民,,無論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這里紅色的熱土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是共和國的脊梁,。
黨的文藝工作者與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血肉聯(lián)系,一走進原中央蘇區(qū)的群眾中間,,這種聯(lián)系就變得更加鮮明:當《十送紅軍》唱起的時候,,當《長征組歌》奏響的時候,當全場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時候,,臺上臺下,,水乳交融,掌聲與淚水相伴,,激情與感動共生,。
有多少融入就有多少深情,參與全國政協(xié)送文化下基層演出的政協(xié)委員和文藝工作者們一路感動一路歌,,向老蘇區(qū)精神致敬,,向老蘇區(qū)人民報恩,而他們自己也在這一過程中感受著精神的洗禮,。
七天時間,,五場演出,每次都將近兩個小時,,有時一天就要演兩場,,有時頂著烈日,有時冒著雨水,,但是考察團的政協(xié)委員和文藝工作者沒有絲毫疲倦,,因為在他們心中,這是回報中央蘇區(qū)人民的最好方式,,容不得任何懈怠,。
在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園廣場、在瑞金葉坪鄉(xiāng)黃沙村華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廣場、在長汀南寨社區(qū)廣場,、在上杭才溪鄉(xiāng)調查紀念館廣場,、在武夷山大安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閩北分區(qū)政府禮堂,考察團的政協(xié)委員和文藝工作者用他們精彩的演出表達著對老區(qū)的深情:
72歲高齡的劉蘭芳委員,,為了這次活動,,重新創(chuàng)作了評書《四渡赤水》,每次登臺亮相都光彩照人,,每次演出收獲的都是滿堂彩,;
孫麗英委員每次演出都身著紅軍服裝,一曲《映山紅》迎來的是全場合唱,,一曲《我的祖國》表達的是濃濃的赤子情懷,;
宋祖英委員的每一次出場都會引起轟動?!妒图t軍》每次唱起,,觀眾都會被感染,喝彩聲歡呼聲不斷,。在大安村的最后一場演出中,,應老區(qū)群眾的熱情要求,一連唱了四首歌曲,,把整個演出推向高潮,;
陳思思委員帶來的是自己的最新作品《不忘初心》,選擇在革命老區(qū),,為老蘇區(qū)人民首唱,,就是為了分享長征精神,讓大家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真的是來之不易,;
張建國委員,、董圓圓委員帶來了國粹京劇《座宮》、《梨花頌》,,臺下叫好聲不絕,主持人李羚說評價京劇要用“有味道”,,全場觀眾齊呼“有味道”,,老蘇區(qū)人民的熱情讓演員激情澎湃;
張國立委員不僅是演出的主持人,,而且還參與了朗誦,,一首《老區(qū)的月亮》聲情并茂,令聽者動容,。而這首詩的作者正是考察團成員之一全國政協(xié)委員陳曉光,;
袁晨野委員是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的教授,他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國》、《斗牛士之歌》功力深厚,,感染力極佳,,雖然《斗牛士之歌》用法語演唱,但是現場觀眾有節(jié)奏的拍手,,讓演員們感受到了老蘇區(qū)人民極高的欣賞水平,;
來自專業(yè)文藝團體的伊泓遠、東方,、于乃久,、于爽四位藝術家演唱的《長征組歌》、歌劇《江姐》選段,,契合活動主題,,在老區(qū)現場也引起了熱烈的共鳴。這四位演員每次演出都早早來到場地,,精心進行準備,,目的就是為了把最精彩的表現呈獻給老蘇區(qū)人民;
每場演出,,都是在全場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聲中結束,,負責指揮的是于海委員。
久久不愿離去,,每場演出結束后,,現場的群眾都會分列在通道兩旁,用掌聲和歡呼聲表達他們對藝術家們的留戀,;
久久不想離開,,沉浸在演出氛圍中的藝術家們也想再多感受一下老蘇區(qū)人民的熱情。
在華屋演出結束后,,即將離開的考察組一行在上車之前,,群眾熱情送來了煮熟的雞蛋和花生,他們用當年對待紅軍的方式對考察組表達著老蘇區(qū)人民的真誠與淳樸,。
滾燙的雞蛋捧在手里,,暖流在每一個人的心里蔓延。
“蘇區(qū)人民真好,,老區(qū)人民真親,!”
這句貼切的話語道出了每一位考察組成員的由衷心聲!
讓人民群眾感到政協(xié)離自己很近
在服務群眾中了解基層情況,,在調研考察中服務基層群眾,,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到政協(xié)委員就在身邊,人民政協(xié)離自己很近,。
全國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堅持多年的“三下鄉(xiāng)”活動做到了這一點,,這次送文化到基層在拉近與人民群眾的距離上更是可圈可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次考察團每到一個考察地點,,都會開展贈送書籍活動,,把最能滿足基層群眾需要的精神食糧送到他們的家門口,放到學校和農家書屋,,隨時閱讀,。看著基層群眾接過書籍時幸福的笑臉,,考察組知道了什么叫做送到了心坎上,。
政協(xié)委員就在身邊,因為他們本人就站在自己的書法作品后邊,?!白C明這是真的”,每一次,,贈送書法活動的主持人,、全國政協(xié)常委李羚這樣的一句話都會引起大家會意的笑聲。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蘇士澍常委贈送書法作品的內容是毛主席詩詞———《清平樂·會昌》和《卜算子·詠梅》,;著名書法家盧中南委員手書了“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等兩幅作品送給原中央蘇區(qū)的公共文化機構,;何水法委員贈送了自己手書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等書法作品;曹育民委員手書的“赤幟飛揚”等多幅作品被公共文化機構收藏,,書法家葉培貴這一次帶來了自己多幅的精品力作,,真心誠意奉獻給老蘇區(qū)的人民。
全國政協(xié)的“送文化下基層”活動直接落地到最基層,,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不搞大制作,、大場面,,因地制宜,因陋就簡,。
正是這種不事鋪張,、因地制宜的工作作風,讓人民群眾看到了人民政協(xié)的可親可近,。而考察過程中的即興互動表演更是將這種親近體現得淋漓盡致,。
10月11日上午,考察組在于都進行了一場演出,。下午的行程安排中本沒有演出任務,但在考察完沙坪壩鎮(zhèn)潔源村公共文化點后,,群眾的熱情讓考察組一行的藝術家們激動不已,,在村口,一場即興表演隨即展開:著名詞作家陳曉光委員和孫麗英委員、陳思思委員等著名歌唱家,,來到群眾中間,,一起唱起由陳曉光作詞的著名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引來群眾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京劇《空城計》選段,、《梨花頌》,男中音《多情的土地》,,評書小段……沒有舞臺沒關系,,有地即為舞臺;沒有設備沒關系,,我們有真誠的心,。當經常在電視露面,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的著名藝術家如此放下身段,,與百姓聯(lián)歡合作,,群眾的掌聲和吶喊聲經久不息。
10月13日上午,,考察組的行程安排是瞻仰古田會議會址,、主席園并敬獻花籃。但這些行程結束后,,在古田會議會址前的荷塘邊,,群眾發(fā)現了他們熟悉的張國立委員,歡呼合影,,引起不小的轟動,。看著周圍群眾的激動表現,,考察組臨時決定就在此地與群眾聯(lián)歡,。在群眾圍起的不到3平方米的空地上,一場即興互動開始了:一曲《紅軍不怕遠征難》打響頭炮,,一曲《十送紅軍》迎來了現場一位群眾的參與合唱,,一段評書小段贏得了現場陣陣掌聲和笑聲,一曲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變成了全場大聯(lián)歡?,F場群眾用掌聲為考察組送行,,相信這一次的“意外收獲”會成為每一位在現場的人終生都難以磨滅的記憶。
七天的緊湊行程,,七天的精神震撼,,考察組一行奉獻的是精品、是智慧,,收獲的是初心,、是感動,,而這份初心和感動將一直隨行!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xié)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送文化下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