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發(fā)呆5分鐘',出離而見從容
日前,國家衛(wèi)計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宣傳司、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國記協(xié)聯合發(fā)起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樂享健康生活)”項目正式啟動,。國家衛(wèi)計委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即建議市民每天給自己留5分鐘發(fā)呆時間,;每天運動1小時,、掌握1項運動技巧和加入1個運動社群,;按照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攝入25種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樣化。(10月19日《北京晨報》)
白領群體講“放空”,,小資一族信“疏離”,,而國家衛(wèi)計委的倡議則來得更為直接:“每天發(fā)呆5分鐘”。措辭雖有差異,,本質終究無二,。各方在此事上所達成的驚人一致,著實殊為難得,。時至今日,,都市生活以及高壓職場的負效應,正引發(fā)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事實上很久以來,,現代社會對于“個體”的擠壓與扭曲,,便成為備受關注的公共話題。比如說亞健康問題,,普遍的焦慮感等等,,就一再被人所談及和深思。
由公共部門出面,,建議民眾“每天發(fā)呆5分鐘”,,這看似有點黑色幽默的場景,背后所折射出的,,乃是讓人觸目驚心的現實,。也即,現代人在很多時候,,已經失去了“發(fā)呆”的意識和能力。這一方面是因為,,高度精細的社會化分工,、高度功利化的職場驅動,讓置身其中者始終處于一種“忙不完”,、“歇不了”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資訊爆炸以及工具性社交的強化,,又使得所有人時時刻刻都被裹挾在信息處理,、人際維護的慣性之中。既然如此,,怎有可能發(fā)呆?
當生活與工作的界限被打破,,當所有瑣碎的時間都被填滿,當人們被海量的信息所吸引所折磨,,被復雜的世情所牽扯所羈絆,,到最后終將難免心力交瘁。現代社會提供了所有的光怪陸離,,也預設了一種宿命般的悲劇結局,。于是,我們失眠,、易怒,,動輒暴飲暴食,而總是記憶力渙散……被那套精密運轉,、無休無止的社會機器“拖行”得久了,,人的脆弱性也就越是暴露無遺。而一時一刻的“發(fā)呆”,正是提醒公眾要跳出定勢之中,,從而重新發(fā)現自我,。
“每天發(fā)呆5分鐘”,其實所倡導的是一種收放有度,、切換從容的生活方式,。發(fā)呆,既是一種有益的心理暗示,,也是一種積極的情緒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說,發(fā)呆的時間便是找回自己的時間,,是一段不必達成特定目標,、不必回應外界關切、不必維系自我表演的時間,。一刻恍惚,,一時出神,承載了世人對閑逸生活的最后懷想,。當然了,,發(fā)呆與否,如何發(fā)呆,,終究還是個人化的事情,,其既無法被動員更無法被組織。公共部門的倡議盡管出于善意,,但能否真正點醒世人,,則是另一回事了。(然玉)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衛(wèi)計委 發(fā)呆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