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長征檔案,,留住人類珍貴的歷史記憶
——訪國家檔案局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李明華
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是震驚世界的英雄壯舉,被稱為“當今時代無與倫比的一次史詩般的遠征”,,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及黨領(lǐng)導的人民軍隊百折不撓的象征,。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檔案真實地記載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長征的全過程,。長征是在極端艱險條件下的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前后跨越中國十幾個省,總行程達數(shù)萬里,,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檔案能保存至今,,彌足珍貴,,對研究中國革命史極具重要意義。
李明華
10月13日,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觀眾在參觀“紀念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近年來,,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在搶救、收藏,、保護長征檔案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長征檔案主要有哪些內(nèi)容?如何認識長征檔案的重大意義,?就此,,記者日前專訪了國家檔案局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李明華,。
長征檔案收藏主體在中央檔案館
記者:近年來,,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在搶救,、收藏,、保護長征檔案等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李明華:長征檔案從檔案形成的角度來講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我們黨和紅軍形成的檔案,大都在中央檔案館,,主要是我們黨在長征過程中形成的會議記錄,,發(fā)出的電報、指示,。這些檔案在長征路上形成,,并帶到延安,又從延安帶到西柏坡,直至最后帶到了北京,。另一部分是當年國民黨圍追堵截紅軍隊伍時所產(chǎn)生的檔案,,主要存留在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以及云南,、貴州等省級檔案館,。
2003年10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檔案文獻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chǎn)名錄,。國家檔案局從2002年以來,,先后評審了四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chǎn)名錄,長征檔案是第二批列入其中的,。我們一直從入選項目中,,選擇具有世界意義的項目申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
對于長征檔案以及所有館藏檔案,,中央檔案館和省級檔案館都有專門的標準化庫房加以保管,,庫房的溫度、濕度都是有標準要求的,,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濕度和溫度可以防止紙張發(fā)霉,、變脆,。同時還采取“八防”措施,,包括防火、防光,、防鼠,、防有害氣體等,確保檔案不受到任何損害,。
“長征檔案內(nèi)容以‘電報’為主”
記者:中央檔案館館藏的長征檔案主要包括哪些內(nèi)容,?
李明華:長征檔案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長征過程中中央政治局及常委會的會議記錄、發(fā)出的文件和電報,,這些檔案的原件除個別的在戰(zhàn)爭年代有損失外,,主體都完好保存了下來。比如,,當時中央政治局的會議記錄,,1935年5月紅軍總司令朱德發(fā)出的第一次提出“長征”的布告。
整體來說,,長征檔案內(nèi)容以“電報”為主,。1935年10月黨中央到達陜北后,張浩(林育英)從共產(chǎn)國際帶回了密電碼,,恢復了和共產(chǎn)國際的聯(lián)系,,一直到1936年11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這段時間所形成的電報文件,都較為完整地保存在中央檔案館,,絕大部分已對外公布,。
對人類珍貴歷史記憶、文化記憶的保護
記者:請您選取館藏長征檔案的例子,,講講其背后的故事,。
李明華:在長征時期,有些檔案因戰(zhàn)爭沒有保存下來,。特別是我們黨的歷史上具有生死攸關(guān)的轉(zhuǎn)折點意義的遵義會議,,由于當時情況危急,未能留下會議記錄等原始檔案文獻,。所以長期以來,,雖然對遵義會議的主要情況是清楚的,有的回憶文章也介紹了一些情況,,然而由于時間久遠,,對會議召開的具體時間、參會人員,、解決問題的過程等,,講得不是很準確。
關(guān)于會議召開的時間,,很長時間都是以會議決議標明的通過時間1935年1月8日為依據(jù),,前推兩天,認為是1935年1月6日至8日召開的,。1984年9月,,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在《關(guān)于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若干情況的調(diào)查報告》中,依據(jù)中央檔案館館藏1935年1月13日24時以“恩來”名義致李卓然,、劉少奇的電報:“十五日開政治局會議,,你們應(yīng)于明十四日來遵義城”,認定會議召開的時間是1月15日至17日,。
關(guān)于會議的內(nèi)容,,因為沒有會議記錄,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有關(guān)會議組織變動的文獻記載,,同樣是長期以來不得其詳,。1957年1月,中央檔案館接收了蘇共中央移交的中共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檔案,,其中有一件《(乙)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手稿,,記載著遵義會議召開的時間、目的,、參會人員和作出的決議,,但究竟是誰寫的,、什么時間寫的,都不清楚,。1982年4月23日,,中央檔案館把這份提綱的復印件報送給參加過遵義會議的鄧小平、陳云,、聶榮臻,、楊尚昆、伍修權(quán)(時任翻譯)同志,,請他們審閱,,看看是誰寫的。除陳云同志外,,其他幾位領(lǐng)導同志很快回復說不是自己寫的,。陳云同志仔細辨認了這份提綱復印件,委托秘書轉(zhuǎn)告中央檔案館:“這份東西是我的筆跡,,是我在遵義會議后,,為向中央縱隊傳達會議情況而寫的傳達提綱,時間大約是在從威信到瀘定橋的路上,?!睘檫M一步確認,陳云同志還調(diào)閱了原件,。他說:“原稿用的紙不是好紙,,一看就是‘拍紙簿’上撕下來的,這種本子那時在遵義是能夠買到的,?!?/p>
據(jù)手稿記載,,在解決組織問題上,,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最后作了下列的決定:(一)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ㄈ┏N性龠M行適當?shù)姆止?。(四)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周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nèi)委托的對于軍事指揮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在由遵義出發(fā)到威信的行軍中,,常委分工上,決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負總的責任”,。會議還決定,,決議發(fā)出以后由常委毛澤東、張聞天,、陳云到各軍團干部會中傳達會議精神,。提綱就是由此而來的,。
紅軍長征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空前的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歷盡千辛萬苦,,大半指戰(zhàn)員犧牲在征途,,在每個親歷者心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為了留下紅軍長征的歷史記憶,、爭取援助,1936年8月5日,,毛澤東親自起草致各部隊首長的電報和一封致參加長征同志的信,,為出版《長征記》征稿:“發(fā)起集體創(chuàng)作,各人就自己所經(jīng)歷的戰(zhàn)斗,、行軍,、地方及部隊工作,擇其精彩有趣的寫上若干片斷,。文字只求清通達意,,不求鉆研深奧,寫上一段即是為紅軍作了募捐宣傳,,為紅軍擴大了國際影響,。”同時,,又向各部隊發(fā)出電報:“望各首長并動員與組織師團干部,,就自己在長征中所經(jīng)歷的戰(zhàn)斗、民情風俗,、奇聞軼事,,寫成許多片斷,于九月五日以前匯交總政治部,。事關(guān)重要,,切勿忽視?!?/p>
至1936年10月底,,共征集到稿件200余件,50多萬字,,紅軍總政治部成立了編輯委員會,,從中選定110篇,30余萬字,,以《二萬五千里》為書名,,1942年刊印。
1942年11月20日,,八路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在《紅軍長征記》“出版的話”寫道:“《紅軍長征記》一書(原名《二萬五千里》),,從1937年2月22日編好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5年半以上了,其間因編輯的同志離開延安,,而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又使我們忙于其它的工作,,無暇校正,以致久未付印……本書的寫作,,系在1936年,,編成于1937年2月,當許多作者在回憶這些歷史事實時,,仍處于國內(nèi)戰(zhàn)爭的前線,,因此,在寫作時所用的語句,,在今天看來自然有些不妥,。這次付印,目的在供作參考及保存史料,,故仍依本來面目,,一字未改”“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所有執(zhí)筆者多半是向來不懂得所謂寫文章,,以及在槍林彈雨中學會作文字的人們,,他們的文字技術(shù)均是絕對在水平線以下,但他們能以粗糙質(zhì)樸寫出他們的偉大生活,、偉大現(xiàn)實和世界之謎的神話,,這里粗糙質(zhì)樸不但是可愛,而且必然是可貴”,。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李明華 長征檔案 歷史記憶 國家檔案局局長 中央檔案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