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百貨業(yè)最大關店潮調查:實體店關店不完全因電商
談起2012年鞋店剛剛開業(yè)的時候,,安雨還記憶猶新,商場一樓那邊一片都是好牌子的鞋店,,有百麗,、星期六什么的,,顧客可選余地特別多。服裝,、化妝品專柜也都是大牌,。但后來出現(xiàn)了問題,商場給商戶結賬特別慢,,壓款情況嚴重,,店鋪租金又比較貴,而商戶們的銷售額都達不到,,大品牌公司跟商場交涉能否降租金,,但是遭到商場拒絕,,于是名牌店紛紛撤離。
北青報記者在賣場里看到,,服裝類知名品牌只剩下ONLY還在堅守,。“沒有好品牌,,全都是雜牌貨,,有誰會來買呢!”安雨心急如焚,。本月底安雨也準備撤店了,,因為她聽賣場里傳的小道消息說,東家將把商場重新裝修之后漲租金,。想想未來,,安雨愁容滿面,幾千雙童鞋積壓在庫房里,,甩賣都沒人要,,“真不知道該怎么辦?!?/p>
追訪
兩大百貨商場下月關店
事實上,,在當前整體經濟下行的環(huán)境下,整個零售行業(yè)正處于持續(xù)深度的調整期,,飄亮購物中心這樣被賤賣的例子,,只是整個百貨零售業(yè)態(tài)走下坡路的一個寫照。
今年9月13日晚間,馬來西亞最大百貨公司百盛集團發(fā)布公告稱,將出售全資中國附屬公司的全部股權及相關股東債權,。媒體調查發(fā)現(xiàn),,此次出售的是百盛集團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北京華德盛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所經營的物業(yè)是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的百盛太陽宮店,,從2010年開業(yè)至今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截至2016年7月31日,太陽宮百盛未經審核賬面凈值為10.32億元,。百盛表示,,集團預估出售該店所得款項凈額將約為19億元,接盤者為深圳前海圖藍投資公司,,物業(yè)交割將于今年底完成,。百盛集團今年上半年營收84.95億元,同比下滑12%,凈利潤虧損1.24億元,同比下降85.65%。
北青報記者本周五探訪了百盛太陽宮店和復興門店,。太陽宮店正在做“秋裝7折起”促銷活動,,位于一層的特賣會,CARA,、萊茵等品牌女裝正一折甩賣,,但是顧客寥寥,。三層、四層,、五層店鋪空置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六層已經完全封閉,七層原本有四五家餐廳,,但現(xiàn)在空空蕩蕩只剩下一家美容院和一家快餐店,,中午飯點也沒有一位食客光臨。有消息稱,,太陽宮百盛將在10月31日停止營業(yè),。
復興門百盛正在舉行22周年店慶打折活動,主力品牌買300元送220元,。盡管折扣力度不小,,但是消費者提袋率很低。一樓面向長安街的旺鋪目前處于空置狀態(tài),。來自鄭州的游客何小姐在店里草草轉了一圈就要離開,,“這里沒有我喜歡的那幾個牌子,我去西單那邊找找去,?!彼f。何小姐所說的“那幾個牌子”是時下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時尚快銷品牌ZARA,、H&M,、優(yōu)衣庫,、C&A等,。但是北青報記者在兩家百盛購物中心看到的服裝品牌要么過于老化,要么完全不知其名,。
要關店的還不止是百盛太陽宮店,,9月20日,位于十里堡的華堂商場突然傳出消息稱,,華堂商場十里堡店將于2016年11月1日起停止營業(yè),。十里堡華堂服務臺工作人員在接受北青報記者詢問時也證實了此事。對于此次十里堡華堂商場突然關閉的原因,,華堂有關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持續(xù)虧損是導致關店的原因之一。
從2014年4月底開始,,華堂關閉了北京望京店,;4個月之后,華堂北苑店關閉,;同年12月1日,,西直門店關閉,;2015年3月底,華堂右安門店關張,;2016年7月,,華堂商場大興店關張。算上十里堡店,,北京市場原有的9家華堂門店正常經營的將僅剩3家,,亞運村店、豐臺北路店和三里屯食品館,。
回應
百盛對中國市場仍充滿信心
1994年,有著內地外資百貨第一店之稱的百盛復興門店在北京開張,,定位于高端時尚百貨。如今22年過去了,,這一馬來西亞零售業(yè)大品牌難道要退出中國市場?
百盛商業(yè)集團日前回應媒體時稱,百盛此次售賣的只是北京太陽宮店,并不涉及其他區(qū)域門店,。外界解讀為百盛將出售其在中國的全部業(yè)務,退出中國市場,全部都是誤讀。百盛執(zhí)行董事兼主席丹斯里鐘廷森在給予媒體的回復函中表示,未來,百盛對中國消費市場仍然充滿承擔和信心,百盛會致力加強其零售業(yè)態(tài),并繼續(xù)推進轉型策略,。
但事實上百盛閉店戲碼一直不斷上演,。公開資料顯示,從2012年至2015年,,百盛至少已經關閉8家門店,。今年到目前為止,百盛又關閉3家店,其中兩家店在重慶,一家在西安,。10月底即將關閉的北京太陽宮百盛,,將成為百盛在中國關閉的第12家商場。
值得一提的是,,為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百盛集團也在謀求轉型。百盛集團2015年年報稱,,為更好地深化戰(zhàn)略轉型,,規(guī)避市場風險及對未來有所準備,該公司將繼續(xù)加強三個策略支柱,,即零售業(yè)態(tài)和網絡優(yōu)化,、產品和服務種類的增加,以及加強跨平臺客戶互動,。
編輯:秦云
關鍵詞:百貨業(yè)最大關店潮 實體店關店 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