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湖南:長征精神遺產激勵干部群眾繼續(xù)前行
新華社長沙9月2日電(記者陳文廣)1934年至1935年,,從紅六軍團桂東誓師西征,、中央紅軍挺進湘南,,再到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桑植北上,,紅軍隊伍在湖南途經多地、征戰(zhàn)多時,,譜寫了一段段長征壯歌。
如今,80多年過去了,,紅軍留下的長征故事和精神遺產依然激勵著當地干部群眾團結一心,繼續(xù)前行,。
位于湖南省東南部,,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腹的桂東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4年8月,作為紅軍長征先遣隊的紅六軍團,,在桂東寨前圩河灘上召開誓師大會,,奉命西征,為中央紅軍開辟前進道路,。
“部隊特別愛護百姓,,到寨前后便派人挨家挨戶走訪,對家境貧寒,、常常揭不開鍋的村民,,還用口糧接濟他們?!闭版?zhèn)80歲的黃義招老人面對記者,,仍可將那段歷史娓娓道來。桂東縣史志辦主任胡海波告訴記者,,受紅軍影響,,桂東縣先后有1萬多人參加了紅軍隊伍,,現(xiàn)在記錄在檔的烈士還有5000多人。
“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桂東縣委書記譚建上說,,從寨前圩誓師到湘南迂回,,紅軍每到一地,都不忘宣傳自己的革命主張,,不忘為貧苦老百姓謀利益,,因而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現(xiàn)在,,我們正在脫貧攻堅的新長征路上,,也是為老百姓謀利益,也必須以民為本,?!?/p>
在桂東,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個干部,,對于縣委提出的“要用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這一口號,,他們個個耳熟能詳。干部們告訴記者,,在脫貧攻堅中,,桂東對全縣所有貧困村、貧困戶實行結對幫扶,,實行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責任包干,貧困村,、貧困戶不脫貧,,則駐村工作隊不撤隊、結對幫扶人員不脫鉤,。
黃義招說,,現(xiàn)在村里除了扶貧工作隊,還經常有上面的干部來,,他們進村入戶處處串門,,既宣講脫貧政策也為村民脫貧出謀劃策,“現(xiàn)在的干部還真有些紅六軍團的樣子,,我們老百姓也蠻喜歡,、蠻支持的?!?/p>
同樣,,處于武陵山脈腹地的張家界桑植縣,,是紅二方面軍長征的起點,也是賀龍元帥的故鄉(xiāng),。桑植縣黨史研究辦主任科員向佐柏介紹,,桑植縣橫塘灣村有一個大家族,幾十戶老百姓屋屋相連,、家家相通,,長征時期,這里是傷兵休養(yǎng)的地方,?!凹t軍傷兵康復之后,一直幫著村里百姓犁田,、插秧,、搞生產?!?/p>
在桑植,,團結一心、不畏艱苦的紅軍精神,,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桑植縣有個白竹溪村貓兒塔組,位于高山坡地,,缺少田地導致老百姓長年吃不飽飯,。于是,,村委會干部便帶領村民們用雞蛋換炸藥,、買雷管,炸開巖石,,又從別處運來泥土,,大家一擔一擔背上山。全組27戶117人,,花了18年,,炸巖13萬方,挑土填土18萬方,,在巖石縫里造出100多畝田,。
向佐柏說,在這一方土地上,,像“貓兒塔造田”這樣的脫貧故事還有很多,。如今,在作為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的桑植,,當地正干群一心,,憑借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長征精神進行著脫貧攻堅的新長征。(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湖南 長征精神遺產 長征勝利80周年